陳美竹,張 艷,黃 婷,陳銀山,尹蔚東,宋 晶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統計表明,2019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中國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增速中排名第一,這種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經濟的發展。根據相關的預計情況來看,大約在2030年,中國的65歲以上人口的總占比會超過日本的65歲以上人口的總占比,將成為世界范圍內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預計在2050年,我國社會將要進入到深度人口老齡化的階段,60歲以上的總占比會超過30%(圖1)。可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當前面臨的嚴峻的社會問題。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選擇。本文以成都市龍泉驛區頂佛寺村為對象進行了調研,發現當地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為推動鄉村發展,提出了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各個層面出發,旨在打造新時代背景下一個優化的、宜人的、生態的村居環境。

圖1 2020~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預測
頂佛寺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街道西北角,是一個較為典型的農業大村,在頂佛寺村中老年人口占大多數,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勞動力不足。在居住方面,總體的基礎設施薄弱,且組成結構較為單一,居住單元的規劃部分也不夠合理,配套設施需要加強完善,整體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通過在當地的實地調查發現,當地的居住住宅較為陳舊,且普遍是一家一戶獨居的情況,由于頂佛寺村主要以老年人口居多,這樣不僅造成相互交流的不便,也影響著老年人之間的交往,阻礙了鄉村文化進程的發展。同時,一家一戶獨居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以目前的趨勢來看,獨居老人的數量呈增加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產生獨居老人所居住的空間面積過大,不僅造成了面積浪費,而且也非常容易增加老年人的孤獨感。
在室內空間布局方面,大多數的居住住宅都沒有考慮到功能分區和流線是否合理的問題。很多住宅臨街而建,甚至靠著公路邊,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讓居住著自己的生活空間與外部空間融合在一起,缺乏“家”的領域感及私密感。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現肢體乏力、移動不方便等情況,因此在室內空間中需要設計出可以讓老年人活動休閑的區域,但在目前的調查中發現,室內空間的功能區主要以睡眠空間為主,可以供老年人進行休閑的空間是比較少的。
在對頂佛寺村當地進行改建設計的過程中,首先一定要排查出沒有遵守相關建筑規范以及具有安全隱患的住宅,要在符合當地政府的規劃以及相關用地要求之下,進行建筑工人及建筑團隊的選用,盡最大可能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和規范,為之后的建造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讓改建之后的居住單元能夠給當地人們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和期待感。
頂佛寺村目前存在老齡化情況較為嚴重的現象,常住人口通常是老年人,因此在改建的過程中要重視當地的住戶需求,具體問題要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設計,進而為當地居民帶來真正能夠從實質上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居住單元改建設計。
在基于對頂佛寺村當地的調查之后,討論出以“融舍”為基調來進行對居住單元的改造設計,希望能在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為當地居民帶來一定的參考意義。
本次對當地居住單元進行改造的設計靈感來自于“融”的大感覺,在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之后,發現其實當地原生的建筑形態有很多是可以進行保留的,例如屋頂和庭院設計以及矮樓的造型等等,因此在本次的設計過程中,首先想要在造型中進行新舊的融合,也就是說保留部分舊的設計和造型,使其與新的材料進行融合。除此之外,在“融舍”上的表現還有合院設計,兩個居住單元進行合院設計,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方便的休息空間,與此同時,鄰里之間還可以通過外置的陽臺來相互交流,聯絡感情,緩解鄉村地廣人稀的寂寥感以及老齡化所帶來的孤獨感(圖2)。
本次居住單元設計的整體風格是比較偏向于原生態的,外建筑主要以木材和鋼架為主進行建造,窗戶則是想要采用大面積的玻璃,增加空間的通透感,在家具方面的選擇上,也主要是也木質為主,能夠讓居住者有一種置身于自然的愜意感(圖3)。
在進行方案設計之前,首先要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住戶進行資料搜集,再此基礎上繼續加以分析,才能夠讓設計出體貼當地生活實際情況的改造方案。在本次的“融舍”設計主題中,所對應的住戶家中常住人口只有兩位老年人,兩位老年人平時常去耕作,因此院里的庭院被打理得很好,有時兩位老人的兒子和兒媳會回來看看,家中也為正在讀大學的孫女留有一個房間。因此在本次的戶型設計為三層樓的三居室空間,其中由于常住人口只有兩位老年人,所以主要的功能區都會安排在一層的平面戶型設計中,兒子兒媳以及孫女的房間會統一設計在第二層的戶型設計中。

圖2 建筑融合及合院分析

圖3 材料分析
在進行設計之前,對原居住戶型進行了光照分析及通風分析,保留原來的斜屋頂形式進行建造。整個居住單元考慮到常住人口只有兩位老年人,所以主要的動靜分區以及行動流線都會以一層的平面戶型為主來進行展開。由于是矮樓設計,所以一定要注重一層的采光部分,因此整個一樓都是以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進行通透的打造,良好的采光能夠讓居住者的身心更加愉悅。從入戶門進入就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動靜分區的分布,客廳空間和餐廳空間分別分布于入戶門的左手邊和右手邊,在客廳往左,是一個觀景陽臺的設計。在餐廳的右方設計了雙開門的開放式廚房,保證有足夠大的操作空間,并且會在灶具以及相關需要吸煙的位置配備良好的換氣系統,客廳和餐廳這兩個空間的融合讓居住者從入戶處就能感受到通透敞亮的空間體驗。在一層的戶型設計中,會非常注重整體空間的動靜結合,整體空間繼續往前就是比較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間,左手邊是老人臥室,右手邊可以作為休閑室也可以作為小孩房,考慮到常住者作為老年人,在居住方面會有養老方面的需求,所以空間是否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地面防滑以及家具的合理布置都是需要非常重視的部分(圖4)。
此外由于一層樓主要是兩位老年人居住,還需要重視的就是對衛生間的設計,在衛生間的內部首先要考慮到功能的劃分,對淋浴間和馬桶間進行分別設立,要將洗臉盆放置在衛生間的入口位置,進而可以滿足不同功能的同時使用,在對洗漱盆空間進行設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空間用來對洗臉盆以及矮凳等用品進行放置。與此同時在對當地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老年人在生活當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有很多老年人有洗腳的習慣,洗腳的盆通常放在臥室床下,但取水的地點在衛生間,而洗腳的地點又會回到臥室,在拿盆、取水、洗腳、倒水、放回盆的過程中,往往要反復數次來回走動。這種情況也體現了衛生間在使用上的考慮不周,因此在衛生間的設計中會留出一塊空間來洗腳,讓老年人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更加輕松便捷。要讓常住人口為老年人的居住單元具有較為全面化的功能性,首先就要對老年人的生活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去考察他們在生活當中確確實實的需要,并且不斷地對方案進行修改和精進(圖5)。

圖4 光照分析

圖5 一層平面戶型流線及動靜分析
在空間的整體色彩分析上,會以原木色為主體色調,包括建筑外的形態以及室內的墻體都會保有木質其本身的特點,在家具配色的選用上,主要會以深棕色、淡黃色等相似色系進行配搭。同時,在室內公共空間內會設置較多的綠植,讓整體的空間有一種生機盎然、與自然有機融合的體驗感(圖6)。

圖6 色彩分析
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腳步的不斷向前,鄉村建設問題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話題,并且目前我國處于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的時期,在對鄉村進行改建的過程中要考慮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本文以龍泉驛區頂佛寺村為例進行鄉村居住單元模式初步探索,希望能夠加大相關人士和部門對于常住人口為老年人的居住單元設計的重視程度,進而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