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大附小金安校區五年(5)班 黃彥甫秋
“56 個民族56 枝花,56 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每每聽到這首溫暖、友愛的歌曲,我不禁感到融融暖意。翻開歷史的長卷,五十六個民族心心相連、手手相牽,融為一個大家庭,和睦共處、贏創和諧,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身為一個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我更是有著深刻的感悟,民族團結、進步、前行的故事比比皆是,民族之花處處盛放。
我的家庭就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小范本,我的外公、外婆、媽媽都純正的撒尼人(彝族的一個分支),他們的家鄉在美麗又淳樸的云南省石林縣。雖然我生長在昆明,但由于血脈的聯系,我也隨時隨地能感受到當地的民族文化。我的名字是四個字,既跟隨了爸爸的漢族姓氏,又保留了媽媽的民族特色。每當媽媽一家討論一些不想讓我直接明白的事情時,他們就是用嫻熟的民族語言眉飛色舞地高談闊論,而我和爸爸總是一臉茫然地看著他們,仿佛在聽一種外星語言般,又好奇又新鮮。最后,媽媽把他們討論的結果用漢語正式和我們表述,那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就好像蒞臨聯合國會議般讓人期待和刺激。
每年農歷的6月24日是撒尼人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因為他們是一個崇尚火的民族,是一個擁有自己文字和語言的智慧民族,是一個有著信仰和圖騰的優秀民族。
火把節那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民族盛裝,手持火把成群結隊地步行到活動場地,一路上遠遠看上去像一條條火龍時而蜿蜒,時而筆直地前行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家把火把集中在場院的正中心,互相手拉手圍成一層又一層的圓圈,唱著歡樂的歌謠,跳著愉快的大三弦,衣服上的銀飾在黑夜里被火光照得閃閃發光,火堆的亮光映照在他們的臉上,明亮的眸子也映襯了火焰的顏色,呈現了滿滿的幸福。
小朋友則拿著自己的小火把,在空地上飛快地原地轉圈,風聲伴隨著火苗燃燒火把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伴隨著有節奏的歡呼聲、掌聲、笑聲,這里瞬間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跳累了,唱累了,笑累了,大家在廣場四周架起大鐵鍋,把之前為慶祝火把節準備的羊肉倒入鍋中,大家聚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羊肉。大人們喝著自家用玉米釀出的美酒,內心說不出的享受和滿足,我覺得那是我吃過最天然、最原生態,也是最好吃的羊肉湯鍋。
現在的學習、生活節奏很快,我已經很久沒有參加石林的火把節,但是那和諧、美好的體驗是我記憶深處的一朵美麗的小花,總是散發著淡淡幽香。我熱愛我的祖國,因為他美麗而清雅,因為他博大而包容,因為他寬廣而溫暖,我為我的祖國驕傲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