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全面走向小康的關鍵一年,農業補貼新政策的發展方向又有哪些變化?申請補貼時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根據《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要按照“政策目標明確、分配辦法科學、支出方向協調、績效結果導向”的原則分配、使用和管理。
所謂的種植者指的是實際種地的人,主要是和地主區分,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土地的肥力以及農作物的規模化經營范圍,這個補貼就是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今后誰種地就補誰。那些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經營權的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糧大戶等都能夠拿到補貼。
目前國家提倡種養循環以及種植與農牧結合等,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糧豆輪作的補貼面積有1000萬畝,糧改飼也擴充到431個縣。
京津冀地區和東北是我國秸稈綜合利用補貼的重點,補貼標準為1畝地25元。
目前我國正在推進51個肉牛、奶牛以及生豬養殖縣的畜禽糞資源化利用的項目補貼項目。
今后農業將要向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國家支持機械化的作業方式,農民進行農業勞動時所需要的農業機械,只要合理,國家都會給予購買補貼,所有的費用都由國家財政支出。
深耕土地的補貼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華北,例如在甘肅省,每畝地的補貼標準是40塊。
為了保護草原上的生態,國家對于保護草原生態的牧民也給予補貼。
對于一些金屬污染地區,國家會大力支持相關企業進行污染治理,并給予相應的補貼。
農村有很多殘存的地膜,造成大規模污染,因此國家支持殘膜的回收,目前已有100多個縣出臺了相關的政策。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只要創建通過,國家先行補助10億元,用于園區建設。目前,全國一共創建了62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到2020年一共要創建300家,還要再創建238家。
田園綜合體無疑是繼發展特色小鎮之后農村發展的又一“新藍海”。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每年6000萬元—8000萬元連續三年。比如河北遷西縣花香果巷項目,第一批8000萬元資金已經到位。省級田園綜合體:3000萬元—6000萬元,根據各省具體情況,比如江蘇省2017年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資金各3500萬元,其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別為3500萬元、400萬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作出了部署,特別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創建通過國家給予5000萬元補助資金。
以前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從2018年開始,每個創建通過的先導區,國家將給予2000萬元—3000萬元不等的補助資金。
這些補助范圍比較廣泛,具體可大致分為對經濟林發展、農業種植、畜禽水產養殖,以及農產品加工、儲藏、批發等流通設施有關的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農業企業進行補貼,對于合作社補助的金額在5萬元—150萬元左右,而對農業龍頭企業補助金額則為1萬元—300萬元。
1.土地荒廢三年以上者;
2.從事非農生產者;
3.生產造成嚴重污染者;
4.用地未經審批者;
5.套取和冒領補貼者。
各地區補貼政策都存在差異化,申報農業補貼項目和標準,請以當地最新出臺的實際政策為準。
(一)查條文,篩信息
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關注科技、發改、財政、農業、商務、林業、供銷總社、水利、工信九大部委及其相關的省、市部門網站農業補貼類信息。
(二)申報材料結合當地,突出帶動性
申請補貼需提交申報材料,因此項目申報準備工作應該從人員安排、文件解讀、規劃計劃、機構對接甚至資質準備等方面進行準備。
(三)多找政府,加強溝通
項目要提前立項給政府報告,項目實施過程要匯報,加強政府相關部門溝通,驗收工作也做充分,補貼類都是“先建后補,先干后獎”,驗收關系到最終補貼是否能最后到賬,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做好信息暢達。
(一)家庭農場
資料顯示,我國現階段已有家庭農場超過90萬家,年均純收入在33萬左右,比普通個體農民收入要高出很多。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聯合社)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依法登記的合作社有210.2萬家,加入的農戶超過1億人,占比全國農戶總數的48.3%。
(三)農業企業
農業企業擁有的權限和經營范圍足以支撐其拓展產業鏈的上下游,并打通整個產業鏈中以農業生產和商業銷售為代表的各個環節,單純就營利性而言,農業企業是三者中最高的。但農業企業申辦補貼過程相較而言更為復雜。
(一)往大項目靠攏
目前,國家補貼農業項目資金最大的幾個項目分別為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等。要知道,每年補貼農業的資金總量是固定的,除去必要的農業基礎設施補貼,留給農業項目專項補貼資金本就不多,因此大額的農業扶持、補貼自然也主要集中在以上項目中。
(二)發展聯合體項目
要往大額資金的項目上靠攏,相對的審核要求也會更高,而單獨的企業或者合作社達不到預定的規模,不妨考慮發展聯合體項目,抱團申報大額農業補貼資金,而這也順應了國家對大額農業補貼資金的申報不能一家獨大,要多主體聯合申報的要求,可謂一舉兩得。
(三)參與創建地方政府打造的項目
有不少針對開展鄉村振興的補貼項目是以各級地方政府為申報主體去申報,而農業企業及農業合作社可以作為實施主體參與項目的創建。那么作為參與創建的主體農業企業及農業合作社等也是可以享受國家補貼的,因此農業企業及農業合作社要積極參與地方政府打造的項目。
(一)根據自身情況來自主申請,不要貪圖高額補貼而去虛假申報。
(二)如果既種植也養殖,種類很齊全,可以嘗試著注冊合作社加農業公司的形式,這樣補貼額更高一些。
(三)如果只是種了十幾畝地,不妨成立一個家庭農場,這樣能領到一部分補貼,減少成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