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面包是大家日常早餐之一,上班族習慣面包加牛奶,或者面包配菜吃。而最近,面包產品被確定為每日鈉攝入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吃起來不太咸的面包,為什么會成為鈉攝入主要來源呢?
在超市可以看到,貨架上面包種類豐富,有巧克力、紅豆等口味;切片、條狀、手撕等形式。閱讀營養成分表可以發現,基本上面包鈉含量都在300毫克以上,最低鈉含量為211毫克。
這些面包的鈉含量算不算高呢?專家表示,假如吃掉100克鈉含量300毫克的面包,攝入鈉可達到300毫克,1克鈉相當于2.54克鹽,吃掉這些手撕面包,相當于攝入762毫克鹽,也就是每日推薦攝入量6克的13%。實際上,很多人還會選擇300克大面包,鹽攝入量可接近40%,如選擇餡料面包,鈉含量更高。
面包加鹽有4個目的:使面包蓬松、更立體,質地更均勻;讓面包更加有韌勁兒,有嚼勁兒;使用酵母的同時加點鹽可抑制部分有害菌繁殖,還能抑制酵母菌活動,從而達到控制發酵的效果;面包加點鹽,可以把水分較為牢固地包裹在里面并使其更均勻地分布其中,面包烘烤后也能夠鎖住面包內大部分水分,讓面包吃起來不會“干巴巴”。
專家表示,咸味閾值為0.05%,也就是理論上100克面包鈉含量50毫克即可感知咸味,但因為面包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更高,而且還有各種餡料,因此甜甜的口感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咸味,就嘗不到咸味了。
面包制作,鹽必不可少,在挑選面包時就要看清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每100克面包產品鈉含量在200毫克最理想,300毫克以上雖然常見,但要慎重選擇。對于面包店里沒有標注鈉含量的散裝面包,盡量選擇沒有餡料以及沒有芝士添加的,或者選擇小包裝的面包,如果是大包裝的面包,每次吃一部分,剩下密封儲存。食用面包時除了注意別一次吃太多,也要限制其他含鹽食物攝入,比如榨菜或者重口味的炒菜等,可換成牛奶或者豆漿等與其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