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網絡直播賣貨成為了銷售產品,尤其是農產品的絕好辦法。開個直播間,能直觀地為大家介紹、銷售農產品,直接連接了生產端和消費端。
那么,農民網絡直播賣農產品,怎樣播效果更好?什么樣的畫面更吸引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直播平臺?

網絡直播中所見即所得,顧客看到的都是最真實的第一手信息,實時性超越了距離限制,甚至超越了渠道障礙。直播把產品和服務直接推到了消費者面前,這種實時的沖擊力遠超過靜態展示或者事后瀏覽。
直播當中是有服務的,它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產品展示,或者一個簡單的圖文說明。主播在當中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像李佳琦這樣的主播,他能把握消費者的心理,對產品的介紹非常的精準,換句話說,直播的主播是一個特別好的導購,而一般線下銷售或者傳統的電商,它沒有這樣的溝通引導服務。
在直播中大家可以隨時交流,隨時提問,商家會收集客戶對產品反映的問題,然后在這里面發現消費者的興趣,測試出來大家感興趣的內容,隨之商家就能非常快地去調整商品介紹的內容。這些就注定了直播銷售比傳統的線下門店銷售和電商更有誘惑力,也更加生動活潑。
一個好的農產品本身不僅有內容,還有很多的情感和溫度,所以在農產品的直播中,要豐富其中的內涵。比如在直播過程中可以展示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把大家在經營過程中的努力和農民對它的匠心表現出來。農產品的銷售一定不能就產品說產品,大家應該多角度地去展示產品魅力。
短視頻和直播相當于一個人的左手和右手,雙方起到互補的作用。直播可以提供實時的沖擊力,短視頻可以濃縮很多要素和場景。比如李子柒的短視頻人氣很旺,視頻雖然只有3-5分鐘,但是其中濃縮了四季,從播種、收獲到制作美食的整個過程。這是一個點、線、面的關系。
我們可以在直播過程中,把現場感的體驗做好,同時我們還可以用短視頻,以及微信公眾號圖文的方式,展示農產品誕生的整個過程,能讓消費者真正地看到農產品背后的不容易,這樣的組合效果會很好。
因為農產品的直播是以銷售為目的,消費者的購買欲是最重要的。過去賣家追求的是“流量”,現在賣家追求的是“留量”,一字之差就說明了直播過程中第一分鐘、第一個階段說什么非常重要。主播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打動他,讓他愿意聽下去。
產品的價值點一定要在做直播之前就想好,用各種手法把它展現出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目標顧客,留住隨意進來看直播的消費者。
現在各種直播平臺、短視頻的平臺不斷涌現,不同平臺在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小紅書”的目標對準城市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抖音”更多的偏娛樂,“快手”偏向三四線以下的城市。
從業者要了解直播行業、視頻媒體平臺的不同定位,根據自己的產品特色進行市場細分,找準適合自己的平臺。
如今,直播帶貨,尤其是網紅帶貨,成了電商的新風口,如果你也想嘗試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不如先從做一名觀眾開始!去聽,去看,去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和定位,然后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