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高響,佘 然
(安徽省交通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水利工程建設時,在河道內普遍存在深厚的淤泥質,軟土具有厚度大、性質復雜、工后沉降大和影響因素多等特點。當構筑物處在淤泥質軟土地基環境時,不僅會降低設施作用于水利工程建設使用的穩定性,還會威脅所處環境的安全性,因此軟土地基上構筑物的失穩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某船閘坐落在淤泥質粉質黏土軟基河道中,地質參數見表1。下游導航墻采用扶壁式重力擋土墻結構,底板寬9.5 m,板厚0.8 m,立板厚0.6 m,肋板厚0.6 m,肋板間距4.0 m。墻頂標高為11.3 m,底板頂標高為-2.05 m。擋土墻基底坐落于淤泥質粉質黏土層,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要求,采取了PHC樁地基處理,樁間換填2.5 m厚級配碎石,樁頂與構筑物底面之間設置35 cm塑性砼墊層。擋土墻施工完成墻回填至高程2.5 m時發生整體變形,導航墻頂部向河道側偏移9 mm,底部向河內側偏移25 mm。

表1 地基土力學指標和地基容許承載力(f)值表
經現場調查并查閱相關資料,初步分析引起整體變形的原因可能是擋土墻自身穩定性、邊坡穩定和地基變形,因此對上述三個內容進行分析。
設計時根據場地地質情況,采用開挖的上層粉質黏土作為回填料,土壓力計算采用等代指標。水上γ=19 kN/m3,φ=27°;水下γ=10 kN/m3,φ=25°,C=0;復合地基建筑物基底摩擦系數f=0.3。混凝土:24 kN/m3,鋼筋混凝土:25 kN/m3。整體穩定安全系數見表2。

表2 整體穩定安全系數表
由表2可知,設計各計算工況整體安全系數滿足規范要求,回填至2.5 m高程時由于底板上土重增加的速度較后方土壓力增加的速度快,抗滑穩定系數達到2.43,遠大于規范要求,可以判斷擋土墻自身滑移不會發生。
采用有限元軟件計算擋土墻各施工階段邊坡的滑移情況,如圖1所示,各階段邊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見表3。

圖1 邊坡抗滑計算示意圖

表3 邊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
由圖1和表3可知,擋土墻邊坡抗剪滑面底部在坡腳,各計算抗滑穩定滿足要求,在回填至2.5 m時,由于土體的回填,起到壓腳的作用,抗滑穩定系數變大,更加安全。
前期基坑已經挖好,設計施工順序是先換填碎石,再進行PHC樁施工,但是施工中先進行樁基施工,然后回填級配碎石的施工順序,計算不同施工過程地基變形情況如圖2。先施工樁基造成地基變形明顯大于先回填級配碎石的情況,引起上部導航墻進行變形。

圖2 地基變形示意圖
為限制擋土墻變形繼續發展,在現狀擋墻底部增加格梗式支撐,增加支撐后各施工階段擋土墻變形量見表4。

表4 各施工階段擋土墻變形量表
由表3可知,增加格梗后對擋土墻的變形有限制作用,防止變形發展過大,根據計算,上部由12.51 mm縮減為0.51 mm,底部由16.94 mm縮減為10.09 mm,效果顯著。
本文對某軟土地基擋土墻變形情況的分析,研究了擋土墻自身穩定性,邊坡穩定和地基變形的情況,并對變形后的應對措施進行模擬計算,為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根據本文案例的經驗,在軟土地基進行地基處理時,要嚴格按照設計文件明確的施工順序進行施工。增加水平支撐能夠有效約束擋土墻位移的發展,可以參照本文的做法,設計階段就進行格梗等橫向支撐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