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
近年來,伴隨國內3000多萬家中小企業快速增長,財稅管理不專業、節稅行為不規范等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當各行業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財稅數據”卻拖了后腿。
一邊是減稅降費助力發展,一邊是愈發嚴苛的監管措施,在中小企業的“稅籌”需求集中爆發時,并未誕生一個超級平臺來釋放。這成為優稅貓一直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覆蓋15大類行業、10個涉稅場景,作為直接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稅籌平臺,優稅貓打磨出一套標準化的解決方案,直營財稅服務迅速布局全國超20個一二線城市,簽約的自營核心園區達30多個,累計為上萬家企業提供過服務。
成為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財稅伙伴,優稅貓不僅在國內稅籌行業撕開一個全新的口子,還推導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試圖發起一場顛覆性的創新試驗。


?優稅貓“連接器”模式——連接中國中小企業與地方政府
中國目前有超過3000萬家中小企業,它們就像風中的蘆葦,只能倚靠遇強風而不倒的韌性,野蠻生長。
在優稅貓誕生前,所屬集團銳思科已經有5年稅務籌劃、12年企業服務經驗。和中小企業打交道,副總裁唐曄深知其中的難處,對企業真正的價值需求了然于胸。
“密集的政策調整,導致中小企業稅籌問題集中大規模爆發出來。”近日,唐曄在采訪中告訴《商界》記者,這是一直被“忽略”而亟需填補的空白市場。在他看來,中小企業稅籌市場規模龐大,天花板足夠高,要摸索一條清晰的產品和服務路徑出來,必,頁“在廢墟之上開出花朵”。
2016年,早在“金稅三期”全面執行以來,常見于中小企業的“偷稅漏稅”“買發票”等粗暴行為成了重點打擊對象。政策揮拳予以嚴厲監督后,突然爆發而未得到滿足的需求,形成一對凸出的矛盾,也是稅籌“規范化操作”變革試驗的初衷。
在“減稅降費”政策倡導下,缺乏資源優勢和執行能力的中小企業,只能眼睜睜看著紅利流走。直擊長久以來的財稅痛點,從根本上改變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優稅貓率先打破沉默,從中挖掘戰機。
唐曄介紹稱,過去這么多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大機構也曾服務過中小企業,但受制于時代和政策背景,中小企業專業正規的“稅籌”需求尚未完全出現,服務慣了大企業的大機構自身存在“大公司病”,無論產品結構還是服務方式,都不是最適合中小企業的那個選擇。
中小企業“用不起”、大機構“供需不匹配”、不容輕易破壞的行業結構……這些都為后來的稅籌變革埋下深深的伏筆。
從某種意義上說,稅籌服務屬于“傳統行業”,而優稅貓要做的正是裝入新的“技術”和模式,開啟顛覆式創新。
過去,有需求的中小企業要么找“四大”等大機構,要么找代理記賬等小公司,而前者擅長“定制”,后者不夠專業,“高射炮打蚊子”的供需方式不僅加重了企業壓力,到頭來還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優稅貓對大量中小企業進行調研發現,企業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如果制定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用戶就能更快更便捷地用上。
這正是今天優稅貓的核心服務。定位于中小企業“稅務籌劃服務商”,在15大類行業、10個涉稅場景下,優稅貓研發出一個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可免費供企業用戶使用。提供一個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關鍵成本更小、體驗更好的“稅籌”服務,是優稅貓創新的重要一環。
據唐曄透露,在服務過的企業案例中,不論直播平臺等新興行業的企業,還是建筑施工、無車承運這樣的傳統企業,通過優稅貓“一站式”稅籌服務,平臺稅務合規性、管理和傭金結算等財稅問題統統得以優化解決。
消費升級不是越賣越貴,而是好而不貴。對中小企業來說,這無異于一次“消費升級”。一來,花更少的錢甚至不花錢,令人頭痛的財稅問題就能得到優秀的團隊服務,不僅行業競爭力得以提升,而且優化的更多資源投入核心業務,極大地改善了企業經營效益。
二來,只有體察目標用戶的真實需求,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優稅貓深耕中小企業,不僅給方案,還親歷指導落地執行。過去大機構俯身服務中小企業,“最后留下方案就走人了。”唐曄說,殊不知中小企業根本“吃不消”,無法將專業建議轉化成組織生產力。優稅貓的服務是貼著地面展開的,不會做“虎頭蛇尾”的事。
企業經營的終極目標是盈利,而處理生產經營與財稅管理之間的關系,是利潤觸達核心。以幫中小企業節稅為第一落腳點,優稅貓切入稅籌創新試驗的“標準”“落地”服務流程,恰恰解決了“用不上”“用不起”的難題,這正是唐曄描述的顛覆性創新的“降維打擊”。
自誕生之初,優稅貓立足中小企業廣泛存在的稅籌需求,主打“安心節稅”,逐步建立用戶規模,并提供更多元服務。唐曄稱,始終圍繞與“稅”有關的服務,優稅貓試圖重塑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從用戶角度去思考需求,死磕用戶體驗。
2016年,優稅貓率先在北京開展業務,逐步擴張布局到更多一二線城市。最初,公司選擇戰略路徑時產生過分歧,“到底做‘淘寶還是‘京東。”唐曄現在回憶起來,還為當初堅持選擇了“自營”感到慶幸。
在優稅貓的核心業務中,節稅是基礎,幫企業爭取優惠政策、落戶園區,從而進行稅籌優化的一攬子服務才是關鍵。一方面,這拓寬了優稅貓的業務邊界,建立起自身在同業中的壁壘;另一方面,也改寫了企業與用戶的關系,從“中間商”“平臺商”變成自營服務。

優稅貓10 大服務場景,安心節稅
“政策和服務很難標準化,注定平臺根本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唐曄稱,優稅貓選擇了一條最難走但卻最扎實的路,一家一家去簽約,目前自營的簽約園區量排在業內前列。因此,同一個用戶面對服務機構時,會明顯感到優稅貓更專業。不管是第一印象,還是對政策利用、對落地執行等流程的熟悉程度,優稅貓都是更靠譜的選擇。
不僅解決實在的財稅需求,堅持“自營”還前瞻勝地擊中了企業落地、人才、體量等諸多潛在的空白地帶。由于園區資源是自營的,優稅貓強大的專業財稅團隊將過去單打獨斗、不成規模的企業訴求進行打包,形成組織優勢,為用戶搭建一個與利好政策和優惠措施實現強強對話的平臺。
精準提煉用戶需求、強勢鏈接優質資源,優稅貓一邊快速簽約園區,一邊迅速積累目標企業用戶,2019年,優稅貓服務的客戶也為地方園區貢獻了超過10億元的稅收,產值達200億元。
盡管唐曄表示眼下仍重點聚焦藍海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但優稅貓這個中小企業稅籌試驗中誕生的新物種,顯然已初露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