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靜

來自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的消息,我省“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建設集中安置點39個,共實施搬遷人口12507戶、3983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06戶、11335人。建設完成道路114.2公里,配套管網218公里,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7個,垃圾處理設施54個。新建幼兒園12所,小學4所,初中1所,醫療設施20個。新建社區服務設施25個,綜合活動室27個,文化廣場39個,完成全部舊房拆除11860套,復墾面積6999.2畝,累計完成投資33.3億元。
在投融資平臺建設上,山東省絲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山東省易地扶貧搬遷金融平臺公司,承接承貸易地扶貧搬遷地方政府債、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政策性貸款等專項資金,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安置住房以及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有易地扶貧搬遷扶貧搬遷任務的6個縣(區),全部采取新設立或指定現有綜合性國有投融資公司,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縣級投融資平臺和實施主體,承接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資金,負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和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與后續幫扶項目的具體實施。
山東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做出了系列保障:
在資金上,統籌考慮我省搬遷規模、實施范圍及各地財力狀況,確定了省級財政補助政策,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在國家人均7000元補助的基礎上,省里再給予人均18000元補助;對同步搬遷的其他農戶,省里給予人均9000元補助。
在土地上,省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用地需要,對易地搬遷村莊單列土地指標,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省自然資源廳、省扶貧辦和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運用好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和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的通知》(魯國土資發〔2017〕14號),允許65個脫貧任務重的縣(市、區)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全省范圍內調劑使用,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
為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完善后續配套設施建設,確保2020年搬遷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解決,實現穩定脫貧,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扶貧開發辦制定印發了《山東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方案》,發展特色產業、保障搬遷群眾權益、幫扶群眾就業、強化社區治理和多部門工作合力。
按照《關于山東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方案》要求,山東省財政廳統籌資金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縣的后續扶持力度。一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2020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繼續向“4個2”深度貧困地區傾斜,20個脫貧任務較重的縣分配資金達29.49億元,占資金總量的65.92%。其中,東平縣6630萬元、沂南縣23644萬元、沂水縣19004萬元、費縣18232萬元、鄄城縣29622萬元,全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縣貧困人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二是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縣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省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按照因素法,且對省財政直管縣按一定比例傾斜,切塊分配到市縣,由市縣集中用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支持包括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在內的鄉村振興項目。在提前下達資金中,除專項扶貧資金外,3個省財政直管縣分別安排資金規模為:東平縣7600萬元、沂水縣7800萬元、鄄城縣12638萬元。
為保證資金規范運作,山東建立嚴格的資金管理機制,制定出臺了《山東省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等4個規范性文件,對用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財政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和地方政府債、專項建設基金、政策性貸款、金融機構其他貸款等各類融資資金的借、用、管、還等做出了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