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信而好古”的情懷,它產生于相對保守的封建制度和“敬天法祖”的思想交匯融合營造的環境中。這一思想不僅影響了書畫、文學、園林等藝術領域的價值取向,也十分深刻的影響了人們看待器物的態度。“崇古”反映在物文化中,就是追求形制簡宜古雅、不用繁雜雕飾、自然樸素之物,代表著古人高潔獨立、向往自由的品格,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復古情懷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影響之深遠。
關鍵詞 信而好古 器物 自然樸素
中圖分類號:J212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中華文化開端時期代表人物的孔子曾表達過他崇古的思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到了今天,處于現代生活方式中的人們依舊重視古意的探尋,在物文化的體現上尤為明顯,流傳至今的古器物在現代看來就是無價之寶,甚至愈古俞貴,現代考古學的興起,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逐漸了解到了古物的魅力和價值并為之奉獻一生。
“物”一詞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義為“物,萬物也”,具體的說,“凡生天地之間,皆謂物也”。經過歷史發展,“物”的概念范圍逐漸擴大,“‘物構成了人的身和心、感知和認識以及理性所能抵達的線相接的整體性稱謂”。人們“造物”,再“觀物”、“用物”、“體物”的過程構成了人的日常生活物文化實踐,這同樣也是對“物”的價值和存在意義最直觀的體會。對古時的人們而言,日常生活的“物”是欲望的代名詞,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即可,放縱欲望過度消費是不被認可的。且“物”的風格都質樸簡約,以實用為本。在后世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因經濟繁榮而“尊崇富侈”的年代,人們會為獲得彰顯個人身份的奢華之物付出大量金錢和精力,大多時候對“物”的要求還是以往昔樸素之物為美的,這與中國文化中的“崇古”思想密不可分。
“崇古”思想所崇的“古”,代表著“自然”、“素樸”,只有在這種意識下,社會才不會有欺詐、暴力現象,萬物歸于自然本真,世間充滿仁愛。古代先賢的思想和實踐中有大智慧,他們是早期文明制度的創始者,崇尚的道德規范比今天更完美,治民之法是最合乎天道的。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所推崇的周禮,就是提倡先賢思想文化典型表現。“崇古”思想始終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中,這種思想的產生與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都有一定關系。
政治制度層面,中國古代以農為本,重農抑末。早先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使得當時的人民形成了因循守舊的保守心態,在這一農耕基礎之上的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為標準劃分國家權利的制度,再加上殷周時期時,統治者將分封制與宗法制結合,家庭關系與社會等級聯系起來,形成了國家制度的家族化,人們的關系局限在一家一戶之間,傳統思想更加封閉內斂。文化思想層面,中國的古人有著強烈的“敬天法祖”思想。遠古時期,人們崇拜天地,是出于對世界的未知,對天地先祖的崇拜是單純的自然崇拜。商代以后,“敬天法祖”思想逐漸與政治聯系在了一起,影響了當時的宗教祭祀活動。到周朝時,許多文獻中都有關于天、天命的記載禮樂制度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敬天法祖”的思想又與禮樂制度結合,規范了古代的祭祀活動。再往后,漢朝時董仲舒“君權天授”思想的提出,明確了君主與天、先祖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漢代是敬天法祖思想的集大成期,對宗教崇拜、祭祀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歷代統治者建國之初必先立宗廟,王公貴族都要定時拜謁;在下層民間,每個家族設有祠堂,供奉先祖神像排位,履行一套繁瑣的宗教儀式”。
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背景中孕育出來的“崇古”思想,反映到審美層面即以古樸素簡為美,這一觀點深深地影響了人們賞“物”的觀念,特別是在“物”觀念崛起的明朝,出現了大量以此為標準、以賞鑒物品為主題的文人著作,例如張應文的《清秘藏》、《蘭譜》、《菊書》、《焚香略》、《茶經》等,袁宏道的《瓶史》,文震亨的《長物志》,谷泰的《博物要覽》等,模仿往昔之物形制制造的仿古之物逐漸從文人頗為喜愛的收藏用品轉而成為了普通家庭日常可見的物品,對待物的審美態度也從好奢麗轉向了求素雅。朝代會興替,歷史會前進,只有“物”能一直安然存在于天地之間,見證著一切的演變,因而愈“古”之物愈顯尊貴。“物”也是古人的情感寄托,古人將“崇古”之情寄于物中,更是自身高潔簡樸、素履以達志的表露。在充斥著多彩物質文化的現代,若能將“古意”內持于心,用“崇古”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審美選擇,未嘗不是一種不與俗同、“新鮮”生活的嘗試。因此可以見得,對往昔之物的喜愛、對“古意”的追隨并非限制、約束思想的行為,正相反,“古意”更像變幻莫測的時代潮流中始終不變的立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和生活。
作者簡介:郭捷,1994年—,女,籍貫:山西省臨汾市,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7級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在讀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趙強.“物”的崛起:前現代晚期中國審美風尚的變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孫美堂.崇古意識探微[J].孔子研究,1993(03):57-63.
[3] 陳剩勇.崇古意識與中國傳統文化[J].探索,1988(04):30-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