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包冬冬
廣東省佛山市應急管理局自2015年以來帶領全市五區先行一步,大膽探索出一種符合佛山產業實際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獨特模式,其政策性、公益性、市場性、服務性的定位得到了各界高度肯定。2016年和2018年,佛山安責險工作兩次登上全國安全生產領域改革交流簡報;2019年8月,應急管理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肯定了“廣東佛山模式”。
2019 年,是廣東省佛山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在2.0 時代奮進的一年。統一保險方案、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統籌管理、統一數據對接、統一市場運作,讓佛山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以下簡稱“安責險”)實現了一體化升級。下一步,佛山將朝著“政策驅動+服務驅動+數據驅動”為核心的3.0 時代邁進。
據了解,截至2019 年9 月30日,佛山市安責險自啟動以來累計投保企業1 萬2 198 家次,累計保費規模2.74 億元,累計保障企業職工52.96 萬人次,保障額度3 014.86 億元,投保企業共提交事故報案9 132 起,實際賠付金額7 375.21 萬元,已賠付金額占總保費的26.87%;處理中案件931 起,預計賠付金額3 894.54 萬元,已決加未決賠付金額共約1 億1 269.75萬元,已賠付案件8 201 起,結案率達到89.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已投入政府財政補貼8 011.77 萬元。
佛山市的安責險工作,之所以能從1.0 時代,進入2.0 時代,并朝著3.0 時代邁進,與工作啟動伊始的思路密切相關。
佛山市認為,安責險工作,政府是頂層設計和平臺搭建者,適時發揮引導、推動、調解、疏導的作用;保險公司是保險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全面接觸企業并在企業有需求時給予及時、準確、充分的服務和指導。兩者之間形成定位清晰、協同高效的內控內調機制。
從這一工作思路出發,經過3年的摸索與改進,佛山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首先,在堅持政策性方面。佛山市通過“一個平臺、六項制度”(信息管理平臺和工作指引、深化實施意見、宣傳推廣意見、聯席會議制度、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風險防范服務標準)做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項目的政策頂層設計,為佛山市安責險項目的推進建模、定航。
其次,在公益性方面。佛山市安責險項目在政策上明確了它的公益屬性,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和保費水平,保障范圍符合國家政策和佛山實際,涵蓋了員工和第三者,即可替代原來的雇主、公眾等商業保險,又通過分檔次、多方案,兼顧不同對象的需求。在運營初期,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政策優待等措施積極扶持、培育市場,市區兩級財政設立1.2 億的扶持資金,用資金杠桿撬動市場,實現平衡;同時,也是減輕民營及小微企業負擔,吸引了大批企業自覺主動參保,從而降低單個企業參保成本。通過風險預防管理服務壓減事故發生率,形成“用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保障,企業更積極參保”的良性循環,實現政府、企業與保險機構的多方共贏。
再次,在強調市場性方面。佛山市尊重保險作為商品的市場屬性,從提升保險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的角度,吸引企業自愿、主動參與。佛山市安責險對比普通的商業保險,同樣的保障范圍和額度,成本起碼降低了1/4,但服務和監管更加完善。在投保展業和事故預防服務方面,強調“弱行政化,強市場化”,政府主要是建機制、搭平臺,主要靠保險公司依靠市場運作的辦法去推動,將安責險的“政策性”與“市場性”有機結合。
而且,佛山還在不斷給安責險賦值,建立保險增信機制。2019 年1 月,佛山市應急管理局與市農商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拿出40 億的授信額度,對參加安責險的企業實行融資貸款優惠政策。安責險為企業融資貸款多添一份籌碼,成為安全生產領域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項具體舉措。
最后,是堅持服務性方面。佛山市強調安責險項目的事故預防服務核心功能,通過“一標準、一中心、一平臺”(風險防范服務標準、安責險運營服務中心、風險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創新建立“互聯網+安責險+風控服務”模式,打造“線上+線下”風控服務體系,構建“服務主導型”保險體系。同時,規定從保費中提取15%專項投入到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預防服務,確保風控服務和質量“雙提升”。
這里提及的佛山市風險管理服務平臺,是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它是如何運營的?本刊記者走進位于佛山市南海區的安責險運營服務中心實地進行了解。
據負責運營這一平臺的北京星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的副總經理郭明偉介紹,他們打造的“極安安全服務智能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極安平臺”),集合了先進的安全管理思想,有效的安全專業技能,豐富的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IT 技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用“互聯網+”的思維充分挖掘整合社會各方安全資源,建立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安全生態系統,為政府應急管理、綜合監管,保險企業風險控制和企業安全生產、職業健康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我們將自己定位為風險管理數據平臺,而不是IT 或平臺公司。因此,極安平臺始終將提供專業服務作為目標,為保險公司搭建專業服務的橋梁,為政府研判風險提供大數據支持,為企業提供風險防控服務。”

佛山風險管理服務平臺
目前,極安平臺主要分為3 個部分,分別是保險業務管理、風險控制服務管理、數據分析管理。從平臺界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保險業務的概況,如目前佛山在保的企業數量、保費總規模、隱患排查的數據等,還可以看到企業風險分級情況,通過具體的指標及現場照片,用紅、橙、黃、綠不同顏色表示企業的風險等級。
在風險控制服務板塊,涉及專家服務情況、現場整改情況以及企業反饋信息等內容。保險業務人員線上提交為企業服務的申請,由平臺管理人員初步審核,審核通過后,由運營后臺人員與企業聯系,確定服務的時間、內容等。一旦與企業達成一致,專家線下服務就如約開展。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荊門市積極根據中央、省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要求,制定印發了《荊門市“三鄉”工程三年行動計劃》《荊門市推進實施“三鄉”工程的支持措施》等文件,能人回鄉等工作有進一步加快的勢頭。但是總體來講,與其他地區相比,荊門市的相關工作仍存在著力度不夠、氛圍不濃、成效不高的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和精準扶貧攻堅力度加大,必然要求各級黨政部門在能人回鄉方面繼續發力。
在這一板塊下,還設有風險控制服務日歷,可以清晰看到某一日服務過的企業、預約服務企業的數量及基本情況。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可以進入次級頁面,既可以看到專家服務的內容,也可以繼續點擊了解專家檔案,包括其所屬單位、擅長領域、資質證書等。
郭明偉說,“極安平臺上的專家必須持有注冊安全工程師或相關領域中級以上執業資格證書,比一般的中介服務機構要求要高。在平臺早期運營之時,確實遇到過企業對專家服務不滿意的情況,我們也痛下決心淘汰了不能滿足要求的中介機構。為了讓企業滿意,我們寧可重新服務,也不能濫竽充數。”
從極安平臺的質量把控設計上,可以感受到平臺的決心。如要求專家上傳在廠門前的自拍照,保證由其本人提供服務以及進入指定企業服務的真實性;現場手機端簽到、簽出,確保服務地點及時長的準確性;運用服務時間軸,全流程展現專家為一家企業服務的過程,從服務申請開始,到服務結束、專家報告提交。
專家報告是服務中的重要一環。內容涵蓋企業的基本情況、專家現場詢問、風險排查及防范舉措、應急救援等,圖文并茂地展現,便于企業整改,幫助企業提升事故預防的能力。這也是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的目標。
從佛山市應急管理局提供的數據 顯 示,截 至2019 年9 月30 日,各保險機構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為8 291 家投保企業完成現場風控服務;為3 438 家企業提供入場集中式安全培訓,累計參訓1 萬0094 人次;為241 家企業提供應急演練指導服務,累計參加演練3 087 人次。
佛山安責險從零開始,探索到今天,在實現安全管理合作共治方面,逐漸凸顯出它的優勢和成效。
首先,治理主體得到優化。佛山市安責險打破了公權力的封閉性,政府開放公共治理的通道,讓保險機構、科技公司、安全生產中介單位等社會組織參與進來輔助開展技術指導、風險防控等服務,讓企業參與進來與治理主體一同協商自身本質安全提升事宜,調動了各方積極性,盤活了社會各方資源共建共治,改善了在安全管理上政府一頭熱、一家獨唱,吃力不討好的頑疾。
第二,治理模式得到優化。傳統的安全監管模式,使用相對單一的行政管理手段,監管部門與企業之間形成一種“貓和老鼠”的關系,雙方缺乏良性互動。而安責險通過服務協議,一方面保險公司要恪守保險條款的規定,向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企業要恪守保險條款規定,積極配合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加上政府的引導、監督,使協議雙方盡最大善意履行合同義務,雙方基于契約實現了良性互動,既讓保險公司和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又達到了安全預防和風險轉移的社會治理目的。
第三,治理效益得到優化。安責險是基于預防和救濟安全事故而生,它不但具備普通商業保險的事后賠付功能,而且還兼具監督、防控的功能,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了風險轉移釋放的出口。既有政府政策引導,又保障了受害一方索賠權的實現,更好地實現了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平衡。
第四,治理成本得到優化。安全生產點多面廣,單靠政府行政管理手段,不僅成本高,且效率低,難以保證治理覆蓋面、針對性和有效性。佛山安責險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企業、保險公司、專業技術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多方主體,通過平等協商,多渠道、多維度參與到安全生產治理中,均攤社會治理成本,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這種可持續的低成本的社會治理模式,使得安全生產問題得到系統、有效的處理。
第五,社會認同體現公平。安責險制度面對廣大投保生產經營單位,作為政府監管部門在推行過程中擺在首位的就是要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佛山市安責險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專業調控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了公平競爭的態勢。2019 年1—9 月,全網涉及佛山安全生產責任險相關輿情2 497 篇/條,正面影響占據整體輿情內容的80%,中性輿情占據整體輿情的15%,充分體現了輿論監督、社會認同。
但是,佛山市安責險雖然整合了各方資源,同時在試點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保險方案差異、服務差異、管理差異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變。
下一步,佛山市安責險工作將始終堅持“開放、公正、協商、共贏”的初心,持續致力于安責險機制體系的科學合理構建,蹄疾步穩地探索適合佛山安責險發展的道路。在初期采取“區域性共保”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推行模式,形成“四統一”的安責險3.0 版本,進一步平衡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市場與企業的關系,實現良性互動,多方共贏。預計,3.0 版本將使佛山市安責險保險方案更加優化,風控服務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信息化科技手段充分匹配支持,市場公平公開有序和諧的競爭環境初步形成,為安責險持續健康發展筑牢地基,為將來全面推廣甚至強制推行增加底氣,積極投身安全城市共建共治,為佛山安全穩定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