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朱麗晶

約談會議現場
2019 年11 月18 日,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峰巖煤焦集團二畝溝煤業公司發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5 人遇難、9 人受傷。2019 年12 月11 日,根據《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約談實施辦法(試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約談山西省晉中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約談由國家煤礦安監局副局長宋元明主持。
約談指出,這是一起煤礦企業故意違法違規導致的嚴重責任事故,必須嚴肅追究企業的主體責任。這起事故存在很多嚴重的違法違規問題,事故調查組正在開展調查,但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主要問題有五點。
一是該煤礦明知道回收保安煤柱可能帶來嚴重的采空區瓦斯涌出的風險,但依然見利忘義、利欲熏心,故意違反《煤炭法》《煤礦安全規程》《煤礦設計規范》等,回收區段的保安煤柱,致使大量的瓦斯涌入人員作業地點,引起瓦斯爆炸。
二是違規層層轉包、分包。該煤礦為了圖省事,節省管理成本,多賺利潤,所有采掘作業地點都是外包作業,而且包工隊都是不具備資質和能力的“雜牌軍”。事實再一次證明,井下外包工的區域是煤礦事故的重災區。
三是煤礦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知法犯法、故意違法。煤礦的礦長、總工程師都是正規煤炭院校的畢業生,之前曾在晉中煤炭設計研究院長期工作,本應該模范遵守《煤礦設計規范》與《煤礦安全規程》,但仍然謀劃決策,違規開采保安煤柱,違規串聯通風,可以說違反了井工開采的基本常識。
四是安全管理混亂。該煤礦在安全設計、安全措施上說一套做一套,設計采用綜采,但實際上使用高檔普采與非正規的炮采工藝;違反《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炮采工作面與高檔普采工作面之間形成串聯通風;違反《煤礦安全規程》關于爆破作業的規定,火工品管理混亂,沒有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的放炮制度,用煤渣子封堵炮眼放明炮,并且在放炮時不按照規定撤離。這次瓦斯爆炸的火源,就是明炮產生的火焰。
五是集團公司對下屬煤礦的管理形同虛設。峰巖煤焦集團作為二畝溝煤礦的上級集團公司,設立了一個煤業公司來負責集團公司的煤礦的管理。但煤業公司沒有注冊,安全生產的機構不健全,沒有實質性的安全管理。特別是名義上設立的煤業公司總經理,就是二畝溝煤礦的總經理,煤業公司的總工程師就是二畝溝煤礦的總工程師,實際上,煤業公司對煤礦的安全管理就是形同虛設、弄虛作假、應付檢查。
下一步,調查組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地嚴肅查處事故。
一是在事故原因分析上要求真。事故的直接原因,目前已基本查清,關鍵是要下決心查清間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重點查清開采保安煤柱的決策過程,要查清違規承包歷史沿革,要查清為什么企業敢于明目張膽地違法違規。
二是在責任追究上要求準。二畝溝煤礦和礦長要依法納入黑名單管理,實施聯合懲戒。無論是二畝溝煤礦,還是煤業公司,還是上級集團公司峰巖煤焦集團,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要堅決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是在整改措施上要求實。要使全省的煤礦,都能夠從這份事故調查報告中明明白白地知道,有哪些血淋林的教訓,應該怎么樣去整治。目前事故調查過程中,企業層面已經出現串供和掩蓋罪證等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各級政府要支持調查組,一并查實。
約談強調,這也是一起地方監管流于形式導致的責任事故。從二畝溝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看,晉中市政府、平遙縣政府及其相關監管部門,要深刻反思地方監管的不足和差距。
一是要反思,為什么企業敢于無視監管,為什么地方監管部門熟視無睹,裝聾作啞?二畝溝煤礦違規開采保安煤柱的工作面,與納入正常監管視野的9102 采煤工作面,共用一條巷道,共用通風系統,近在咫尺,技術上也不可能掩蓋。對監管人員來說,只要走到這里就能夠一眼發現。平遙縣安全監管有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駐礦監管員,事故發生前的一個月內,已經對二畝溝煤礦下井檢查17 次;第二個層級是縣里安排的安全監管5 人工作小組,要求是每周對二畝溝煤礦檢查一次,事故以前一個月內到該礦檢查3 次;第三個層次是平遙縣的安全巡查大隊,事故前一個月內到該煤礦檢查1 次。一個縣的三級安監機構,在事故前一個月內共下井檢查21 次,基本上是天天有檢查,為什么視而不見?為什么不聞不問?為什么裝聾作啞?
二是要反思,為什么“亡羊”不“補牢”,為什么“舉一”不“反三”?二畝溝煤礦的瓦斯爆炸事故,是2019 年全國煤礦的第二起重大事故。第一起重大事故是在2019 年1月12 日,發生在陜西省神木市李家溝煤礦的煤塵爆炸事故。年初的事故發生以后,應急管理部、國家煤監局發出了事故警示,開了全國的視頻會、現場警示會,發了事故通報,要求各地認真整改,違規開采保安煤柱的問題,認真地整改整治井下包工隊的問題。晉中市平遙縣的領導為什么沒有亡羊補牢?為什么不抓專項整治?
三是要反思,平遙縣的能源開采技術革命為什么不進步,反而倒退?二畝溝煤礦原來設計是用綜合機械化采煤,到2019 年5 月開始倒退回普通機械化采煤,到2019 年10 月,又倒退回原始落后的炮采工藝的采煤。在企業管理上,不追求創新發展,反而沿用15 年前國務院法規已經嚴令禁止的井下包工隊作業的管理方式。技術上倒退,管理上滯步不前,落后到與新時代、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格格不入。
約談要求,山西省有關部門和晉中市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堅守安全發展的紅線意識,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有效防范化解煤礦安全重大風險。
要結合實際扎實開展煤礦安全集中整治,嚴厲打擊超能力生產、超層越界開采或違法違規開采保安煤柱、違規承包轉包、假圖紙、假密閉、隱瞞作業地點等違法違規行為。
要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研究改善駐礦安監員管理機制,切實解決地方安全監管“寬松軟”的問題。
要嚴格精準監管執法,對重點地區和煤礦企業“開小灶”,有針對性地開展明查暗訪,綜合運用行政處罰、通報、曝光、約談、問責、聯合懲戒、“黑名單”管理、行刑銜接等措施,完善職工群眾舉報獎勵機制,強化煤礦企業敬畏法律意識,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