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瓊
(攀枝花市中心醫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耳鼻喉科作為醫院中特殊科室,患者僅在感受到疼痛或病情嚴重時才會到院就醫,經治療后在飲食、生活以及體位上均具有特殊要求。現今醫學發展迅速,護理工作逐漸繁瑣,疾病康復效果與護理質量呈正比[1]。本文探討目標管理在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選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工作的14 名護理人員與56 例患者,實施目標管理,記為觀察組,選取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工作的14 名護理人員與56 例患者,實施常規管理,記為對照組。護理人員中均為女性,對照組14 例,年齡23-39 歲,平均年齡(31.02±6.78)歲;觀察組14 例,年齡22-37 歲,平均年齡(30.85±6.44)歲。患者中觀察組56 例,男33 例,女23 例,年齡18-65 歲,平均年齡(42.19±10.28)歲;對照組男30 例,女26 例,年齡20-67 歲,平均年齡(43.07±11.20)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 >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嚴格依照科室規章制度完成各項護理工作。觀察組實施目標管理,具體為:
(1)人員培訓。定期召開會議,結合醫院發展方向匯總各科室工作特點,向各護理人員講解目標管理理念、實施方法以及預期效果等,使其能夠明白目標管理的重要性,熟練掌握目標管理方法,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吸收長處。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合格后上崗。
(2)制定目標。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管理方案,確保各項設施具體化,細化到護理、考核、監督與宣教等各個方面。及時預測日后目標,降低護患、醫患糾紛的發生。
(3)制定個人目標。以科室目標為基礎,要求每位護理人員根據自身能力、護理要求、未來發展情況確定個人月目標、季目標以及年目標。助理護理人員在確定個人目標時需與護士長商討,保障目標實施意義。定期對護理人員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查看目標完成情況,督促進程較慢者,并引導其反思未按計劃完成目標的原因,護士長可對其進行適當輔導,促進工作順利完成。
(4)激勵工作。安排專業人士對每個階段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業績進行記錄評價,給予按時完成目標者適當鼓勵,物質上可為其提供進修學習機會、發放獎金,精神上可給予院內表揚,例如“最佳護士獎”等。對于新入職、任務未完成者提供培訓機會,幫助其提高自身能力。
(1)兩組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由主管護師對所有護理人員工作質量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文書書寫規范、技術操作規范、業務能力、護理記錄正確、基礎護理五項,各項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護理管理質量越好。
(2)兩組患者客觀指標。統計患者治愈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與住院時間。
本研究均采用SPSS10.0 軟件分析,工作質量、住院時間用均值加減標準差(±s),采用t 檢驗,治愈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用頻數(n,%)表示,采用X2檢驗,檢驗標準:p<0.05。
觀察組各項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文書書寫規范 基礎護理 護理記錄正確 業務能力 技術操作規范觀察組 14 96.45±8.56 98.07±15.46 97.68±14.62 97.44±13.73 96.41±13.50對照組 14 85.02±9.27 85.52±16.43 85.34±15.59 88.20±14.38 86.16±13.29 T 值 3.389 2.081 2.160 1.739 2.024 Ρ 值 0.001 0.024 0.020 0.047 0.027
觀察組患者治愈率、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客觀指標對比(±s;n)

表2 客觀指標對比(±s;n)
組別 例數 治愈率(%) 并發癥發生情況(%) 住院時間(d)觀察組 56 54 3 12.05±2.78對照組 56 48 10 21.33±4.96 T/Χ2值3.953 4.264 12.213 Ρ 值 0.047 0.039 0.000
耳鼻喉科病種繁多,病情復雜,具有較大流動性,均對護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加大護患糾紛的發生[2]。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醫療質量要求也隨之提高,護理服務已成為患者心中最關心與敏感的問題。目標管理起源于企業管理,近些年來逐漸在現代護理模式中獲得廣泛應用[3-4],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是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良好應用管理模式對護理設備、人員及其活動等進行科學分配,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充分發揮護理人員潛能;依據醫院總體條件、科室實際環境制定大目標,以大目標為引導,對其予以拆分,在各方面工作中建立小目標與階段性目標,最大程度提高管理資源利用率。同時依據目標完成程度給予護理人員相應精神與物質獎勵,以此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增強其責任感,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充分發揮個人潛能,規避各項細節意外的發生,進而實現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5]。故本文中觀察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實施目標管理可明顯改善護理人員文書書寫規范、技術操作規范、護理記錄正確、基礎護理與業務能力。對該原因進行分析:在耳鼻喉科護理工作中實施目標管理,通過參與培訓會或知識講座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加強日常工作技能與工作責任感,反復總結,配合獎懲機制,使得目標管理觀念深入人心。相較于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更加重視患者病情變化,及時發現異常并予以處理,避免病情加劇,可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期康復,縮短住院治療時間[6]。故本文中觀察組患者治愈率、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提示實施目標管理對于提高臨床療效、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重大意義,與上述分析相符。
綜上所述,目標管理在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中具有積極應用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