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海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731100)
諾氟沙星,又稱為氟哌酸、淋克小星、淋沙星等。諾氟沙星由于其廣譜抗菌性質,對需氧類細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性,但同時其弊端也很明顯諾氟沙星它對真菌無抑菌作用[1]。因此,在臨床上諾佛沙星多用來治療因敏感菌所導致的疾病,比如腸炎、前列腺炎等的感染。我院開展此項研究,報道如下:
1.1 儀器 培養箱;生物類安全柜;集菌儀;電子天平;電熱恒溫培養箱-隔水式 。
1.2 樣品與試劑 本次實驗采用的樣品為諾氟沙星膠囊;干粉培養基: 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pH 值7.0、蛋白胨水溶液(濃度0.1%)、胰酪大豆胨培養基兩種分別為液體及瓊脂、沙氏葡萄糖培養基分別為液體及瓊脂、麥康凱培養基分別為液體及瓊脂;分析純:氯化鈉、硫酸鎂[2]
首先將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置于30℃ ~35℃的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中,將其培養 18~24 h 后靜置,以備試驗時使用。在進行試驗時,先將上述培養物各取 1 mL,再使用 0.9% 無菌氯化鈉溶液進行稀釋,稀釋保持在10 倍稀釋液至 10-6 或10-3 的菌懸液。再將白色念珠菌在 20℃ ~25℃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基中培養 2 ~3 d ,實驗開始取該培養基培養物1mL,同樣使用0.9%的無菌氯化鈉溶液保持10倍稀釋至 10-4 ~10-2 的菌懸液。然后在20℃ ~25℃的沙氏葡萄糖瓊脂斜面上培養黑曲霉,5-7 小時后取出該培養物。隨之加入5ml 的無菌氯化鈉溶液,將黑曲霉進行清洗。最后將清洗的孢子懸液取出1 ml,并用濃度為0.05 %的無菌氯化鈉溶液進行10 倍稀釋,直至稀釋到10-4 ~10-2 的孢子懸液[3]。
2.1.1 需氧菌總數計數
試驗組:取1ml 1 ∶10 的供試液,使用薄膜過濾法,使用800 ml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pH7.0)進行沖洗,分8 次沖洗,每次取100mL 進行沖洗;沖洗之后濾干,隨之將濾膜菌進行轉移,并將濾膜菌正面朝上貼在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基平板上。上述操作后,接著將其置于培養箱中,進行約為72 小時的培養,并每天觀察實驗變化結果[4]。
其中實驗需氧菌總數計數適用性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需氧菌總數計數適用性試驗結果
2.2.1 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計數
試驗組: 取9.9mL 的1:10 供試液,在供試液中加入0.1 ml上述配制的試驗菌液,并混合均勻。取混合均勻的供試液1ml 注入平皿,隨之將其倒入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中。然后將經過培養基培養的供試液置于20℃ ~25℃的培養箱中,培養約24 到120 小時之間,并做好每日實驗結果的記錄。
供試品對照組:將試驗組的操作進行重復操作,隨之進行培養計數。
菌液對照組: 將供試品對照組和試驗組中配備的菌液取適量,隨后用稀釋劑進行稀釋,并進行培養計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計數適用性試驗結果如下:菌液對照組中的白色念珠菌有80 菌、試驗組有白色念珠菌75 菌、供試品對照組的白色念珠菌有0 菌,回收比值為1.0;菌液對照組中的黑曲霉有79 菌、試驗組中有黑曲霉69 菌、供試品對照組有黑曲霉0 菌,回收比值為:1.1。
根據臨床試驗顯示,諾氟沙星膠囊抑菌性較強,若單獨采取薄膜過濾法,會導致最終試驗結果的回收效果不理想。為了研究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的成效,我院對諾氟沙星膠囊進行生物限度檢查進行研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所實驗的各試驗菌其回收比值需要符合藥典規定,而大腸埃希菌則需要在控制菌檢查的陽性對照試驗檢中被檢出。諾氟沙星膠囊的抗菌活性則由中和劑硫酸鎂來去除。各項試驗數據表明,試驗方法可用于諾氟沙星膠囊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因此,對諾氟沙星膠囊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該方法價值較高,可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