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婷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感染科 2112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以感染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為病原體,危害性大,隨著病情發展容易形成肝硬化,甚至誘發肝癌。最新研究顯示,我國乙肝病毒感染占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病總數的48.9%,其發病率有下降趨勢,但發病絕對數仍在增加,2016 年江蘇省慢性乙肝患者年齡標準化流行率650.8/100000【1】。乙肝患者一般需要抗病毒治療,而依從性高低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為了觀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將48 例患者進行分組探討。現在報告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48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27 例男性、21 例女性,年齡23-67 歲,年齡均值(42.38±4.92)歲。臨床上,以食欲不振、乏力、惡心嘔吐、尿黃等為顯著表現。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實行百分制,評分60-100 分判定依從性高,評分0-59 分判定依從性低。本研究48 例患者,根據抗病毒治療依從性調查結果分成高依從性組(n=41)與低依從性組(n=7)。
從文化程度、家庭關系、治療周期等方面,分析影響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因素。
研究數據錄入EXCEL 表格中,采用SPSS20.0 軟件予以處理。例(n)、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予以卡方(X2)檢查;標準差±方差(±s)表示計量資料,予以t 檢驗。檢驗值P<0.05評定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發現,文化程度、生活質量、家庭關系、抑郁情緒、經濟狀況、合并基礎病都是影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因素。見表1。

表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指慢性乙肝病毒檢測呈陽性,病程超過半年,或者發病日期不明確,伴有臨床慢性肝炎表現者【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承受巨大壓力,身心負擔重,降低依從性,對疾病康復存在不利影響【3】。而了解影響抗病毒治療的因素是關鍵所在,通過影響因素分析,采取可行的措施予以干預,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遵醫行為,保證臨床療效。本研究48例患者經調查顯示41 例依從性高,7 例依從性低,可能與文化程度、生活質量高、家庭和睦、抑郁情緒輕、經濟狀況好、合并基礎病少有關。對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應該加強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疾病知識,講解抗病毒治療的目的及意義,提高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樹立自我管理意識,自覺采納對健康有益的行為,且加強心理疏導,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支持,保持樂觀心態,配合治療【4】。除此之外,主治醫生應該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可行且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隨著病情變化,調整用藥方案,減少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總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多,且涉及多方面,我們在實踐中應該留意這一點,根據突出表現,進行針對性干預,提高患者依從性,確保治療順利進行,促使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