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靜,韓 璐
(1.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45;2.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 400045)
據數據顯示,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1]。人口老齡化帶來社會老年人口撫養比增加、勞動力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社會問題[2]。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世界各國紛紛采取了逐漸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措施。美國、德國將退休年齡延遲至67歲,英國、韓國延遲至65歲[3],泰國在2018年宣布要將退休年齡延遲至63歲[4]。目前我國將實施“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作為重要任務[5]。有關課題組針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態度進行的專項調研[6];對職場人士進行的專題調研顯示,在醫療、教育和科研等專業技術領域存在退休返聘情況[7]。據第33~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13—2018年老年網民數量一直穩定增長,且可預測未來10年間老年網民數量的發展呈上升趨勢[8],對互聯網的接受和依賴程度也更強。
綜上可見,隨著退休年齡延遲、退休返聘現象的增加,老年工作者不斷增多。互聯網信息社會的發展,促使電腦、手機、IPAD及電視等視頻顯示終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在老年人的生活、工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于已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使用VDT是重要的休閑生活方式,而對于在工作崗位的老年人來說,VDT是不可缺少的日常工作工具。VDT是一種自發光體,視覺作業時需長時間注視自發光屏幕,極易產生視覺疲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球功能改變及視神經損傷等永久性傷害。VDT視疲勞是人的眼部因素、周身因素及環境因素(主要是光環境)等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9,10]。老年人由于視覺系統的退化和病變,VDT視疲勞發生率更高。目前,對年輕人VDT視疲勞的研究較多,而關注老年人VDT視疲勞的專項研究較少。國外針對不同年齡人群的VDT視疲勞問題,有學者采用“對比實驗法”開展了初步研究,對老年人VDT光環境提出建議;但不同地域老年人有個體差異,其研究結論并不完全適應于我國。因此,針對我國老年人VDT視疲勞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對老年人健康十分重要。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研究老年人VDT的使用情況、視覺作業現狀及未來趨勢。考慮VDT使用人群發展趨勢,為使分析結果更全面,調研包含了兩類人群:一是法定“老年人”(60歲及以上),二是未來10年即將步入老年行列的中年人群,由于此類人群接近老年,以下簡稱“近老年人”(50~59歲)。考慮電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手機、IPAD等其他VDT產品使用率更高,并且順應當前老年工作者不斷增加的社會背景需求,本文以電腦VDT作業為主。由此,調研對象為有自理能力、思維邏輯清晰、會操作電腦的老年人和近老年人群,問卷內容涉及其基本信息、日常VDT作業內容、作業場所、作業時長、照明場所偏好等。
本次調研發放問卷214份,收回有效問卷 208份。共調研老年人群121人(男性66人、女性55人),占總人群數量的58%;近老年人群87人(男性40人,女性47人),占42%。老年人群中,60~69歲和70~79歲各59人,均各占老年人群總數的48.8%,80歲以上3人,占2.4%。近老年人群全部為50~59歲。
1)視力狀況。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老年人群中48%的老人有眼部疾病,以老花眼、白內障為主;近老年人群中僅22%的人有視力問題,以近視、散光為主。可見隨年齡增大,人的視力會逐漸減弱,患眼部疾病的幾率不斷增加。重視老年人的視覺環境,通過合理環境設計去彌補或減少老年人因視覺退化產生的視看問題十分必要。
圖1 調研對象的視力狀況
2)學歷狀況。如圖2所示,62%的老年人,87%的近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其中,41%的老年人,64%的近老年人接受過專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可推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會使電腦VDT在老年人中的使用率不斷上升。
圖2 調研對象的學歷狀況
3)職業分布。被調研人群的職業大致可分為三類(圖3)。第一類以老師、醫生為主,21%的老年人群,15%的近老年人群從事此類職業。這類人群退休后有很大一部分仍保持著每天上網學習和寫作的習慣,也是退休返聘現象常見的專業型職業,電腦VDT作業使用率極大;第二類以國家公務人員、財務類人員、管理類人員、行政人員為主,12%的老年人群,28%的近老年人群從事此類職業。這類人群通常執行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但也是退休后再從事其他相關工作的主力軍,使用電腦VDT可能性較大;第三類以服務人員、工人、農民為主,25%的老年人群,56%的近老年人群從事此類職業。這類人群電腦VDT的使用率較低。總體而言,電腦VDT的使用人群多,且職業分布廣泛。
圖3 調研對象的職業分布
圖4 調研對象的工作狀態
4)工作狀態。如圖4(a)所示,93%的老年人、29%的近老年人已退休;7%的老年人、71%的近老年人未退休。
將已退休人群與未退休人群作分開統計。針對已退休人群中實際退休年齡的統計顯示(圖4(b)),大多數人都在55歲和60歲這兩個法定年齡退休;但在老年人群中,約17%的老人60歲以后(61~64歲)退休,約9%的人是在65歲及以后(≥65歲)才退休。針對未退休人群中計劃退休年齡的統計顯示(圖4(c)),有33%的老年人,15%的近老年人打算60歲以后(61~64歲)退休;67%的老年人、11%的近老年人希望工作到65歲及以后(≥65歲)。可見,即使在國家政策還未具體出臺的現在,已有大量老年人仍在工作崗位上奮斗,且可推測希望年老后在工作中繼續發揮光和熱的人會越來越多。
5)對延遲退休的態度。如圖5所示,31%的老年人、22%的近老年人支持延遲退休年齡;49%的老年人、72%的近老年人反對延遲退休。反對的主要原因中,未退休人員是希望可以早些回歸家庭,已退休人員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太累。另有21%的老年人、6%的近老年人覺得無所謂,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已退休,不關心退休年齡;另一種覺得應該實行彈性退休,根據個人意愿決定退休年齡。
圖5 調研對象是否支持延遲退休
1)是否經常使用電腦VDT。如圖6(a)所示,41%的老年人、53%的近老年人表示經常使用電腦,比例相當。可見,VDT作業已成為老年人與近老年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55%的老年人、44%的近老年人需要佩戴眼鏡使用電腦(圖6(b)),戴眼鏡者包含近視和遠視兩種,基于二者的不同之處,VDT作業時的照明設計不能一概而論。
圖6 調研對象使用電腦的現狀
2)每天電腦VDT作業時長。如圖7所示,83%的老年人、96%的近老年人每天使用電腦半小時及以上;其中,每天使用時長為0.5~1 h的老年人和近老年人比例分別為24%和29%;時長為1~2 h的老年人和近老年人比例分別為24%和28%;13%的老年人、11%的近老年人時長達到2~3 h;22%的老年人、28%的近老年人甚至超過3 h。可見老年人與近老年人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都不短。近老年人大多數還處于工作狀態,每天需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概率更大。可推測,延遲退休年齡后,老年人使用電腦的時長也會有所增加。
圖7 調研對象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長
3)電腦VDT作業內容。如圖8所示,36%的老年人、37%的近老年人通常進行網頁瀏覽、文件查閱等閱讀類活動;32%的老年人、24%的近老年人看視頻;17%的老年人、9%的近老年人進行打字等操作;3%的老年人、4%的近老年人因職業原因作繪圖類工作;12%的老年人、26%的近老年人進行以溝通聯絡、娛樂游戲為主的其他操作。電腦VDT作業時,屏幕圖文符號與屏幕底色的亮度對比對視看效果有決定性作用,防止屏幕上出現干擾的光反射很關鍵[11]。
圖8 調研對象電腦的最常進行哪些操作
4)電腦VDT作業時是否喜歡開燈。如圖9所示,71%的老年人、79%的近老年人表示無論何時使用電腦都必須開燈;僅有15%的老年人、11%的近老年人表示不喜歡電腦作業時開燈;而14%的老年人和9%的近老年人表示無所謂,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開燈進行電腦操作。可見老年人群和近老年人群電腦VDT作業時都對照明環境依賴性較大。
圖9 調研對象使用電腦時是否喜歡開燈
5)電腦VDT作業場所的偏好。如圖10(a)所示,大部分人通常在家和辦公室這兩類場所使用電腦VDT。其中,老年人(約87%)由于大部分已退休多在家使用電腦;近老年人由于還未退休,在家和辦公室使用電腦的比例相當,分別為45%和43%。可推測,延遲退休政策頒布后,在辦公室使用電腦的老年人數量將會增加。
就電腦VDT的照明環境喜好而言(圖10(b)),85%的老年人、60%的近老年人認為家里更舒適,12%的老年人、30%的近老年人選擇辦公室。其中,有1%的老年人、13%的近老年人雖然常在辦公室使用電腦,但更喜歡家里、戶外等其他的照明環境,可見辦公室的照明現狀確實存在尚需改進之處。
圖10 調研對象電腦作業的場所偏好
綜上可知,老年人電腦VDT使用比例大且職業分布廣泛,電腦VDT作業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尤其是視疲勞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老年人VDT作業時對照明環境的依賴性較大,但由于視覺系統的退化和病變,其存在視覺問題的比例較大。因此,更應創造舒適的照明環境以避免VDT視疲勞的發生給老年工作者帶來的不便。
本組患者實施阿卡波糖(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202,2010-01-18;生產單位為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具體措施:用藥第1-3天使用劑量為50mg,用藥第四天使用劑量為100mg,每日3次[3]。
老年人通常在家使用電腦,近老年人在家和辦公室使用電腦的比例相當。可推測,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推行后,將產生大量在辦公室中進行電腦VDT作業的老年工作者。然而在VDT作業場所中,被調研人群對辦公室照明環境的不滿意程度較其他場所更高。目前,《室內工作場所照明》(CIE S 008/E—2001)只對VDT作業時的亮度有限制,而我國還沒有明確的VDT視覺作業照明標準,也無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考慮。適合老年人電腦VDT作業的照明指標和科學標準,亟待研究。
與傳統紙媒作業相比,VDT作業易誘發視疲勞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VDT作業以垂直視覺作業為主,水平視覺作業為輔。作業過程中,視線需要不斷在屏幕、鍵盤及文稿之間頻繁移動以獲得所需信息[12]。有研究表明,VDT 作業者在單位時間內視線的移動次數和角度都明顯大于紙媒作業,對發光屏幕的注視率高達60%~80%,這使得作業者需要不斷進行視覺調節以使視網膜能夠適應不同的亮度和顏色刺激。長時間VDT作業會導致作業者瞳孔變化頻繁,焦點調節速度降低[12,13],產生視覺疲勞、視物模糊,眼睛干澀、發脹甚至疼痛等癥狀。(2)VDT作業易產生眩光。由于VDT的視屏面處于直立或略微后傾狀態,因此室內的燈具、窗戶等明亮物體容易映入屏幕形成高亮度的光斑,從而產生眩光。眩光易引發視覺不適,降低顯示信息的易讀性,增加視覺負荷,導致視覺疲勞[14]。
同等照明條件下,老年人與年輕人具有相同的視疲勞發展過程,但老年人VDT視疲勞的程度比年輕人更重[15],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6]。如圖11(a)所示,調查顯示78%的老年人、94%的近老年人在VDT作業后會不同程度的感覺視疲勞。相對而言,近老年人由于還在工作,VDT視疲勞的發生率幾率更高。對長時間連續電腦作業過程中的休息狀況的調查統計如圖11(b)所示,大多數老年人(約占83%)、近老年人(約占94%)在VDT作業中會因視疲勞而每隔一段時間就休息一次。其中,因為視覺系統退化,連續工作不到0.5 h就需要進行休息的老年人(約8%),比例遠高于近老年人(約1%);而連續工作0.5~1 h就需要休息的人數最多,分別是55%的老年人、56%的近老年人;另有14%的老年人、26%的近老年人連續工作約1~2 h需休息,其主要是根據工作內容多少而非疲勞程度來決定休息時間。在需要進行休息的人群中,對每次休息的時長的調查統計如圖11(c)所示,31%的老年人、10%的近老年人每次休息約15 min,以用電腦看視頻的人群為主;40%的老年人、63%的近老年人每次休息需15~30 min,占比最大;10%的老年人和近老年人每次休息30 min~1 h才能緩解眼睛疲勞;19%的老年人、17%的近老年人會休息1 h以上,或直接停止VDT作業。
圖11 調研對象電腦作業時的視疲勞狀況
關于老年人VDT視疲勞的癥狀,調查顯示(圖12),在長時間的電腦VDT作業后,老年人群和近老年人群視覺疲勞明顯,大多數人是多種視疲勞癥狀并發。主要癥狀是眼睛累、眼睛干,這與國內外研究相符。出現眼睛干的原因是注視屏幕時瞬目次數減少導致淚液蒸發的增加,這類癥狀多為淚液不穩定,尚未達到實質性淚液分泌功能障礙和角膜上皮脫落的程度,可通過改善VDT作業時的環境來緩解不適[17]。其次是視物模糊、眼睛脹等癥狀。
圖12 調研對象長時間電腦作業后的視疲勞癥狀
可見,老年人發生VDT視疲勞的比例極高且病癥復雜。這是因為老年人視覺系統的退化和病變會導致視覺感知困難、明暗適應能力減弱、對比敏感度降低、顏色知覺缺失、眩光敏感度增加等癥狀[18]。這些癥狀使得老年人的光調節功能衰減,而VDT作業過程中需要發生大量大幅度調節,這增加了老年人的眼睛負荷,導致視疲勞的發生。
就影響VDT視疲勞的照明因素依次詢問兩種人群,結果顯示,電腦VDT作業時最影響視覺疲勞的三項因素是:屏幕亮度、環境亮度、環境光色(圖13)。大部分老年人表示喜歡較亮的照明環境和屏幕亮度,但二者之間的亮度比要適中;對于光色,大部分老年人表示更喜歡白光,其次是黃色光。
圖13 調研對象認為最影響電腦VDT作業視疲勞程度的照明因素
老年人對VDT照明環境的需求主要與老年人光感知能力下降、對比敏感度下降、顏色識別能力下降及眩光敏感度增加的視覺特征有關。老年人對電腦VDT照明環境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4方面。
1)較高的環境亮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視網膜視覺細胞和視神經纖維不斷減少,導致視網膜的功能開始衰退,使眼睛對光的感覺減弱[19]。因此,同等光照條件下,老年人眼睛能接受到的光線比年輕人要少很多,年輕人感覺適宜的光環境老年人會感覺更昏暗,這使得老年人對光亮度的需求更多。但過量的光線又會給老年人的視網膜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至失明[20]。VDT作業時的亮度同時來自于環境光和屏幕光,二者的亮度和、亮度比應有一個具有科學依據的標準數值進行約束。
2)較大的亮度對比度。老年人由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調節能力的減弱,導致對比敏感度下降。因此,為了更好的區分目標和背景,老年人需要更加清晰的邊界和更大的對比度[21]。2015年和2017年Chen等[22,23]的VDT作業實驗顯示,對于文檔與背景的亮度對比度,年輕人喜歡中等亮度比,但老年人更傾向于較大的亮度比。但明暗適應能力的降低,又使得老年人的眼睛在兩個亮度對比過大的環境之間轉換時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因此,VDT屏幕與環境亮度之間的差值又不宜過大。
3)適宜的色溫和顯色性。長時間的VDT作業易導致色覺異常,使人對顏色的分辨產生誤差[21]。這種色覺異常的發生雖具有偶然性,但老年人辨色能力的減弱增加了VDT作業過程中色覺異常現象的發生幾率。辨色困難會增加老年人VDT視覺作業的難度,應盡量選用顯色性較好的燈具和顯示屏,避免降低信息的易讀性。同時,在光源色溫上也應注意,老年人對波長較長的暖色光感光度更高一些,因此室內不宜采用低色溫光源[20]。除此之外,圖文字符顏色、顯示屏的背景色及兩者的顏色差也會刺激異常色覺的產生,對于文檔的背景顏色,年輕人與老年人都覺得灰色背景比黑色和白色更舒適[22,23],但老年人對藍色的分辨能力更差,應盡量避免。
4)避免眩光。老年人的晶狀體、眼角膜等折光感官的衰弱,導致光線進入眼睛后發生散射,造成光影混亂、成像不清的現象,從而加大了眼睛疲勞,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受到眩光影響的恢復能力不斷減弱,易對視覺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文獻[24]中模擬了兩種不適眩光環境,經過約1 h VDT視覺實驗后發現,不適眩光會對所有VDT作業者產生不利影響;短時間暴露于不適眩光環境時,年輕人比老年人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但長時間暴露時,老年人表現出更高的中間眩光敏感度和更低的工作效率。因此,在VDT作業環境設計時,應盡量選用質量好的顯示屏、照明燈具,降低眩光指數;或采用增加燈罩、設置窗簾等方式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到老年人的眼中。
隨著退休年齡延遲、退休返聘現象的不斷增加及互聯網信息社會的發展,VDT的使用已成為老年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道具。調研顯示,老年人電腦VDT使用具有人數多、職業廣、時間長的特點;作業內容以閱讀、看視頻為主。長時間VDT作業后,老年人視疲勞癥狀明顯,主要癥狀為眼睛累、眼睛干;大多數人30 ~60 min會需要休息15~30 min以緩解視疲勞。作業場所中,老年人群和近老年人群對辦公室的照明環境不滿意程度最高。
環境亮度、屏幕亮度、光色被認為是影響老人視覺疲勞程度的主要因素。基于老年人光感知能力下降、對比敏感度下降、顏色識別能力下降及眩光敏感度增加的視覺特點,總結提出老年人對電腦VDT照明環境的要求:較高的環境亮度要求;較高的亮度對比度要求;適宜的光源色溫及其顯色性要求;應盡量避免眩光的要求。
照明環境對人的視覺及身心健康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老年人視覺系統脆弱,理應有更多的關注。面對日益增加的老年人電腦VDT作業現狀,研究團隊基于調查分析結果,對老年人電腦VDT作業時的視覺疲勞及照明需求進行系統分析,以期為適應老年人電腦VDT作業的健康照明環境設計研究提供支撐,為預防和減緩老年人VDT視疲勞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