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麗,方瑜潔,何蕓,武文彬,楊華,張明麗,惠莉,劉永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暴發并迅速蔓延,本病具有發病迅速、傳染性強、病程變化快等特點,因此我國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研究探索治療藥物和積極的防控方案是所有衛生防疫人員的任務和使命。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是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表現[2],此外,在臨床中也有一部分患者以腹瀉為首發癥狀。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一種β屬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與蝙蝠SARS樣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2]。有學者研究發現[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不僅在Ⅱ型肺泡上皮細胞(AT2)表達,同時在食管上皮細胞、回腸和結腸的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也呈高表達。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進一步臨床報道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或肛門拭子中可檢測出SARS-CoV-2[4],提示消化道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侵犯的靶器官之一。新冠肺炎早期消化系統臨床表現,以及消化道傳播的防控值得引起各方面的警惕。因此,筆者針對老年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進行了總結,用于臨床醫生參考,報道如下。
老年患者對疾病防治知識的了解渠道少,信息相對封閉,容易導致認識以及防范的不足。此外防范的主動性差,常依賴于他人。同時大多數老年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營養狀況差,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且臨床表現不典型,常被忽略或掩蓋病情。
由于疫情嚴重,西安市第一醫院開設了“專屬醫生”網絡門診,安排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參加互聯網醫院門診工作,通過在線咨詢、視頻問診,方便門診,送藥到家,分流患者;將輕癥和急重癥進行初篩,減少赴醫過程中的交叉感染;同時在線科普防控知識,緩解普通大眾的恐慌情緒。從而提高了服務能力,解決了患者看病難、咨詢難等問題。此外,對新入院患者及其陪護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填寫調查表,每日進行2次的體溫測量,并進行記錄。
加強手衛生,減少手與公共區域公共物品的接觸,洗手時遵循七步洗手法,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衛生間注意通風,如果有居家隔離的醫學觀察對象或疑似、輕癥患者有條件最好能與家人避免共用廁所。保證每日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選擇合理的鍛煉方式,適度鍛煉,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提高抵抗力。住院期間避免患者外出活動。病房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不隨地吐痰。長期臥床、肢體活動受限的老年人,應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定期翻身,預防深靜脈血栓及褥瘡。
4.1 營養方面的評估:采用NRS2002營養風險篩查量表[6]對所有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進行臨床營養風險篩查,通過患者疾病評分、營養狀態評分以及年齡評分等三個方面,計算出總得分,其中總分≥3分,則認為有營養不良的風險,應盡早指定營養支持計劃;總分<3分的患者可以1周后復查。
4.2 制定營養方案 保證每日攝入足夠的能量以及蛋白質,推薦能量20~35 kcal·kg-1·d-1(84~147 kJ·kg-1·d-1),蛋白質1.0~1.5 g·kg-1·d-1,至少保持50% 來自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攝入包括大米、面粉、雜糧等谷薯類食物250~400 g。每天攝入瘦肉、魚、蝦、 蛋、大豆等優質蛋白質類食物150~200 g。此外,盡量保證每天1個雞蛋,300 g的奶及奶制品。增加烹調植物油等必需脂肪酸的攝入,總脂肪供能比達到膳食總能量的25%~30%。保證充足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飲水量。蔬菜每天500 g以上,水果每天200~350 g,應盡量洗凈,多選深色蔬果。每天飲水1 500~2 000 ml,多次少量,可以選擇飲白開水或淡茶水。飯前飯后可提供菜湯、魚湯、雞湯等,可能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堅持分餐和單獨用餐,進行餐具消毒,各人專勺、專筷。此外保證食品安全,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盡量保證充足睡眠,每天不少于7 h睡眠;保持適量身體活動,每天活動時間不少于30 min。適當增加日照時間,避免在人群集中區域活動。
部分重癥患者難以攝入普通飲食,增加攝食頻率有助于補充營養,建議每日攝入3~7次流質食物,以容易獲得的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為主,注意補充足量優質蛋白質。病情逐漸緩解的過程中,可選擇半流質狀態的、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隨病情好轉逐步向普通膳食過渡。
4.3 加強營養方面的教育 規范的營養治療在各種病因導致的營養不良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營養狀況,并可以改善臨床結局、減少衛生經濟學負擔。面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急性炎性反應的代謝特點,掌握營養干預適應證,進行合理的營養治療將有助于降低炎性反應,促進患者康復。對于康復期及處于隔離期患者進行平衡膳食的營養教育,指導如何達到充足能量及優質蛋白質需要,補充充足的微量營養素及礦物質。
5.1 患者的篩查 所有行急診胃腸鏡檢查的患者需填寫準入初篩調查表,根據流行病學史、近3天胸部CT和發熱情況,將患者初篩為普通或疑似或確診患者。患者的各類物品需一人一換,陪同家屬盡量減少,全程佩戴口罩,行腸鏡檢查患者需佩戴外科口罩。具體診療流程見圖1。
5.2 消化內鏡的操作 對于內鏡操作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配備相應防護設施,包括隔離衣、醫用防護帽、N95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手套、鞋套、護目鏡等。需活檢的組織標本需固定區域存放,檢查結束后正確脫隔離衣和防護用品,并進行手消毒,內鏡檢查的報告由助手書寫,避免交叉感染。
5.3 消化內鏡的洗消 對于操作檢查間,房間使用紫外線燈照射或空氣消毒機對操作間進行空氣消毒,每次1 h,至少2次/d,地面采用500~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每天至少2次。內鏡主機、麻醉機、操作臺、診療床等表面使用500~1 0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天至少2次,所有在操作間使用過的內鏡及附件應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轉運至洗消間消毒處置。此外對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進行消毒處置。

圖1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內鏡診療工作流程
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本次疫情危重癥及死亡病例的高發群體。因此,需遵從醫生的醫囑,根據基礎病的不同,按時、規律、規范服用藥物,做好相關疾病的二級預防治療。同時,學會評估自己的病情,監測自己的一般情況,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正確地描述病情,不亂投醫,不諱疾忌醫。對于活動受限、認知缺陷的患者,患者家屬需協助治療,同時做好評估、監測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從患者就醫過程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進行防控。此外對患者進行營養不良評估,對重度營養不良的患者制定相應的營養方案。同時在消化內鏡的篩查、操作以及洗消方面加強防控。在此基礎上積極治療患者的原發疾病。經過一系列防控措施,目前無1例交叉感染患者,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因此,對于老年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后能有效避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