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程東
就在臺海局勢緊張之際,解放軍軍機和美軍軍機16日又“不約而同”地出現在臺海空域。
臺“空軍司令部”16日稱,當天上午偵獲解放軍殲—10戰(zhàn)機一架次短暫進入臺灣西南空域,“空軍運用聯合情監(jiān)偵作為,對于臺海周邊海、空域狀況,均能充分掌握,并采取積極應處作為,確保國土安全”。根據臺灣軍迷所掌握的信息,解放軍戰(zhàn)機是在16日11時50分左右進入臺灣西南方外圍空域的,臺軍對殲—10戰(zhàn)機進行了兩次廣播喊話。臺“空軍司令部”戰(zhàn)訓處處長盧建中稱,若解放軍進入臺“防空識別區(qū)”,“基于捍衛(wèi)臺灣主權領土和區(qū)域穩(wěn)定,空軍秉持不挑釁、不怯敵的原則,不升高沖突、不引發(fā)事端,越接近本島將越積極處置”。有推特賬號公布的圖片資料則顯示,美軍兩架KC—135空中加油機16日接近東海與巴士海峽,接近東海的那架美國軍機自沖繩起飛,距離臺灣較遠,而飛越巴士海峽的軍機,則未清楚標定起飛地與航跡。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為應對解放軍軍機在臺海頻繁活動,臺“國防部”連續(xù)召開會議,確定在驅離原則上采取“超前部署、航道占位”,若解放軍軍機進入臺“防空識別區(qū)”硬飛,最終手段就是臺戰(zhàn)機貼近、壓迫,以占據有利位置迫使對方“飛不下去”,“對方不走,寧可擦撞也不會開火”。《中國時報》稱,解放軍軍機進行遠海訓練時已不像往常飛臺灣東部太平洋航路,而是飛臺灣西岸,其中2月10日曾逾越所謂的“臺海中線”,3月16日更罕見地進行夜航訓練,致使臺灣空防壓力驟增。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曾透露,解放軍戰(zhàn)機曾越過“海峽中線”北端。為此,臺“國防部”已提升“空軍作戰(zhàn)指揮部”的戰(zhàn)備能量,將一名副指揮官職位從少將提升為中將,“以示對空防戰(zhàn)備重視”。
臺“中央社”16日稱,這已是大陸軍機8天內3度“侵犯”臺灣西南空域,分別是6月9日派出蘇—30戰(zhàn)機、6月12日的運—8以及16日的殲—10戰(zhàn)機。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分析稱,這非常可能是解放軍刻意策劃的武力展示行動,甚至不排除是借派遣戰(zhàn)機常態(tài)化地進入“海峽中線”南端與“防空識別區(qū)”西南角這段空域演訓的方式,對臺灣進行壓力測試。這部分空域雖然離臺灣本島有些距離,但距澎湖不算太遠,“在政治上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刺激,但足以讓空軍戰(zhàn)機疲于奔命,進而達到對臺施壓的效果”。此前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底,即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爭議期間,解放軍就已經運用過類似的手段。揭仲稱,在解放軍空軍決定朝“遠征型空軍”轉型后,巴士海峽已成為其體系化空中兵力進入西太平洋的重要空中走廊,“強化對海峽中線南端與臺灣防空識別區(qū)西南角附近空域的掌控,成為共軍確保此一空中走廊北側翼安全的重要行動”。
臺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撰文稱,所謂“臺灣西南空域”的說法非常含糊,聽起來很嚇人,好像到了高雄外海,其實它與“臺灣海峽西南空域”根本不是一碼事。解放軍戰(zhàn)機出海真正的位置應該是汕頭外海的“臺灣海峽西南空域”,而不是高雄近海的“臺灣西南空域”,兩者相距至少200海里。他還稱,在解放軍派出戰(zhàn)機時,美國軍機也曾刻意穿越臺灣上空,有人解讀為是在給臺灣“助威”,“如果再把這個說法擴大,豈不成為臺海發(fā)生沖突,美軍一定會來支持我們,甚至幫我們打仗?拜托,請不要再灌迷魂藥給老百姓了!”▲
環(huán)球時報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