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監測院,遼寧 沈陽 110122)
鄉村綠化景觀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創建“宜居、宜業、宜游、宜文”的優秀鄉村人居環境的良好基礎[1],遼寧省委、省政府印發《遼寧省“千村美麗、萬村整潔”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村莊綠化是行動重點之一,由典型示范向面上整治全面推開,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19~2020年,遼寧省規劃建成1000個美麗示范村,實現“美麗宜居”;建成1萬個整潔村,達到“萬村整潔”的目標任務,確保到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本文以盤錦石廟子村綠化景觀設計為基礎,將其綠化景觀進行具體分析并設計出綠化景觀模式,為遼寧省建設1萬個整潔村的綠化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全國文明村鎮”石廟子村在2016年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稱號,是盤錦美麗鄉村建設的縮影,代表了遼寧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就。石廟子村區域面積2.2 km2,其中耕地面積2089畝。戶數142戶、總人口498人(圖1)。

圖1盤錦石廟子村遙感圖示
針對鄉村綠化生態功能的不同特點,將鄉村綠化景觀研究的模式分類為:環村片林建設、通道綠化建設、村屯隙地綠化建設和休閑廣場綠化建設。
運用鄉村景觀規劃、景觀生態學、可持續發展和景觀美學等設計理念,綜合設計分區中的區域特點,提出了綠化景觀設計模式。
3.2.1 環村林帶綠化景觀設計
環村林建設以兼顧其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為主,根據園林植物豐富的色彩,選用具有不同觀賞部位的植物,從觀花色、葉色、干色、果色這4個方面入手,其中色葉植物最為獨特,彩葉植物包括秋季色葉植物和常色葉植物,帶寬30 m。
植物配置形式:規則式栽植,純林;樹種選擇:五角楓、山杏、槭樹科、銀杏、文冠果、落葉松、紅松、香椿等;株行距:2 m×3 m、3 m×3 m、3 m×4 m(圖2)。

圖2 環村林帶圖解
3.2.2 行道樹綠化景觀設計
植物配置過程中有意將速生和慢生樹種相結合進行設計,兼顧生物多樣性的,充分發揮其生物學特性,更好地實現生態系統的整體良性發展,最大程度的展現其綠化價值[2]。
植物配置形式:規則式栽植,喬灌花草組合;植物品種:刺槐、五角楓、紫葉小檗、山杏、槭樹科、銀杏、丁香、皂角等;株行距:喬木2 m×3 m、3 m×3 m,花灌木2 m×2 m(圖3)。

圖3行道樹圖解
3.2.3 庭院綠化景觀設計
庭院綠化要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效益,植物選材以果樹、花卉為主并考慮到綠化空間,墻體選擇爬藤植物。草本植物可以考慮具有觀賞性的經濟作物,如矮化向日葵。
植物配置形式:自然組合式栽植;植物品種:山杏、大扁杏、沙棘、大棗、梨、山楂、葡萄、櫻桃、美國紅楓、五角楓、紫葉小檗、菊類、旱金蓮、矮化向日葵等經濟林種等、五葉地錦、矮化向日葵;株行距:果樹為3 m×3 m、4 m×3 m,灌木2 m×2 m(圖4)。

圖4庭院綠化圖解
3.2.4 村屯隙地綠化景觀設計
要充分結合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的自身生物學特性,確保形成高低錯落有序的空間分配,疏密相結合的植物群落。樹種上選取冠幅小、根系強、深根性、抗性強、適應能力強的。在高大喬木下套種如桃、李、杏、山楂等經濟樹種,最后在林下種植花草點綴草坪[3~6]。
植物配置形式:自然組合式栽植,喬灌花草結合;植物品種:銀杏、山杏、山楂、葡萄、櫻桃大扁杏、沙棘、大棗、蘋果、梨、錦帶、欒枝、五葉地錦、矮化向日葵、矮牽牛、串紅、串紅、菊類等;株行距:喬木為3 m×3 m、4 m×3 m,灌木2 m×2 m(圖5)。

圖5村屯隙地綠化圖解
3.2.5 休閑廣場綠化景觀設計
村莊休閑廣場的綠化在體現園林景觀效果的同時,滿足游憩功能的需要,體現休閑、娛樂、健身的特點。可結合現有條件,如利用原有水面、小片林地等較好的自然景觀,既節省經費同時又滿足景觀與功能的需要。
植物配置形式:自然組合式栽植,喬灌花草結合;植物品種:云杉、梓樹、銀杏、油松、新疆楊、山杏、大扁杏、錦帶、欒枝、丁香、矮化向日葵等;株行距:喬木為3 m×3 m、4 m×3 m,灌木2 m×2 m(圖6)。

圖6休閑廣場綠化圖解
本研究根據綠化功能的不同進行了綠化分類,分為了5個綠化功能節點,例舉了5種綠化景觀設計模式。綠化景觀設計模式的研究,植物配置方案可行性強,選擇性廣。應用該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規劃布局科學合理、景觀形式多變新穎、植物配置協調美觀,對保護生態、增加收益、服務游憩、改善環境等,具有指導作用。鄉村在選擇合適技術模式應用后加入鄉村個性化元素,特色文化因子,即可成為一套完整的鄉村綠化景觀設計,節約了設計的時間成本和設計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