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泉,張發游,孫海玲
(福建省寧化國有林場,福建 寧化 365400)
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Chang)別名邊荷楓,屬金縷梅科半楓荷屬,常綠喬木[1,2]。半楓荷樹干通直,葉異形,既似楓香又似木荷,春季新葉呈紫色、紫紅色,極具觀賞價值,是優良園林綠化鄉土樹種。半楓荷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3~5]。半楓荷藥用歷史悠久,其根可入藥,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之功,民間常用于風濕跌打、瘀積腫痛和產后風癱等癥[6]。半楓荷木材鏇刨性好,是造紙纖維原料,也是刨花板等的優質材料[7,8]。半楓荷因天然林分受人為破壞嚴重,僅殘存于我國南部和東南山區。在福建省寧化縣開展半楓荷家系生態適應性和生長的遺傳變異與家系分化及優良家系選擇研究,以期為半楓荷推廣種植提供參考[9~15]。
試驗林要營建在坡面較大、地形變化小、開闊平坦、不易遭人畜破壞、立地條件中等的林地。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寧化國有林場禾口二工區 78林班 27 大班 4小班,小班面積86畝,其中試驗林面積15畝。造林地前茬為杉木采伐跡地,紅壤,立地質量等級Ⅲ級,西坡,海拔380~450 m。
由福建省林科院收集半楓荷優良單株種質資源共26個優良家系在順昌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培育苗木,均為4.8 cm×10 cm輕基質營養袋苗。半楓荷參試優良單株家系種質26份見表1。

表1 半楓荷參試優良單株家系
半楓荷家系測定試驗林均采用隨機區組設計,4次重復、每個重復26個參試家系。各小區在林地實施中隨機排列,每小區(家系)安排1列,每列10株,按重復分塊實施。各重復在坡面較長時采取上下分區布置,坡面較寬的左右分區布置,每個區組間設1行杉木隔離。
2.4.1 林地準備
按煉山、清雜、塊狀整地方式做好林地準備,株行距為2.1 m×2.5 m,整地挖穴上下整齊,穴規格50 cm×30 cm×30 cm,明穴回表土,每穴施復合肥0.2 kg作為基肥。挖穴回土于2019年 2月底完成。
2.4.2 造林栽植
起苗時按編號取苗,每10株一捆,掛2個標記牌。按每一個重復進行取苗包裝,每個重復用一大塑料袋裝好,以便于在造林時區分各重復的苗木。2019年3月初,根據試驗設計栽植完成。
2.4.3 撫育管理
2019年5月進行第一次擴穴培土,2019年10月進行第二次全面鋤草,并在試驗林各重復區外圍開設邊界簡易步道,易于區分調查。
2019年11月中旬開展試驗林生長情況調查,調查包括幼樹的地徑、樹高、抽高、冠幅、成活率等因子,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半楓荷參試優良單株家系調查
由表2可知,家系平均地徑為6.0 cm,H 6號地徑最小為4.3 cm,井A-1號地徑最大為7.8 cm;家系平均高度為54.1 cm,H 7號高度最小為39.7 cm,峽陽1號高度最大為68.4 cm;家系平均抽高36.8 cm,H 7號抽高最小為26.9 cm,H 4號抽高最大為46.8 cm;家系平均冠幅 為23.8 cm,H 7號冠幅最小為15.4 cm;峽陽1號冠幅最大為36.3 cm;家系平均成活率為87.5%,井 2號成活率最小為76.5%;天4號成活率最大為100%。總體可知,試驗林各家系在福建省寧化縣生長正常,綜合各參試家系地徑、高度、抽高、冠幅、成活率等指標,部分家系表現好(各指標均高于平均值的),如峽陽1號、井10號、上坪頭A-1號、天23號、LC3號、天22號、井A-1號、H4號等,表現好的優良單株家系見表3。

表3 半楓荷表現好的參試優良單株家系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26個半楓荷優良家系在福建省寧化縣的生長表現,結果表明:試驗林總體表現較好,1年生時各家系在地徑、樹高、抽高、冠幅、成活率都存在明顯差異,峽陽1號、井10號、上坪頭A-1號、天23號、LC3號、天22號、井A-1號、H4號部分家系生長表現較好,這對半楓荷在福建省寧化縣拓展栽培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因時間太短,各家系在后期生長表現有待持續跟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