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元

《長壽單印》漢官印
學習書法講究讀帖,治印也講究讀印,尤其是古璽、漢印。我學習篆刻已久,起初總是埋頭寫寫刻刻,但進步甚微。后來,因工作忙、住房緊張等原因,刻的機會少了,但治印的激情未減,常抽出一些時間讀印,受益匪淺。近年來,睡前讀《十鐘山房印舉選》《上海博物館藏印選》已成為我的日課和一種習慣,無論睡覺多晚,總要拿出印譜翻一翻、讀一讀。
讀印和讀書有根本區別,不能夠“過眼煙云”。它需要默看、細嚼、體味,分析每方印印文筆畫的粗細、方圓、盤曲、轉折、頭尾、挪讓、邊框的不同處理方法,以及局部(包括空間)的呼應、章法布局、氣韻等等,細心找出它的奧妙之處。如:戰國官印千姿百態,字之結體隨筆畫多寡,布爾為之,疏密正斜,一任自然;漢將軍印風格獨特,天趣橫生;漢玉印章法嚴謹,筆勢圓轉,粗看筆畫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等等。只有經過長期讀印,才能體會其神采各異的風貌,才能發現未曾覺察的東西,提高眼力和鑒別力。

《百歲如流》王善元

《或棲于櫝》王善元
有些古印由于年代久遠,受自然風化剝蝕,其中有的印文模糊不清,點畫形態失真,要通過讀印、透過剝蝕看原字,弄清字的篆法,做到去蕪取精。
讀印要有目的、有重點、有分類地讀,一次讀一方到幾方即可。衡量讀的效果靠記憶,“翻過了事”的做法,那不是“讀”印,而是“看”印,是一無所獲的。在讀印的同時,要注意有機地消化和吸收,學以致用,結合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不能在創作時仍按自己的習慣我行我素。
讀印的目的在于“悟”,在于尋求其篆法、刀法和分朱布白的規律。悟則通,通則變。只有變,才能在方寸之地形成自家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