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趙艾奇,王雅芬,王博,馬雪飛
1. 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94
2. 91977部隊,北京 102249
3. 哈爾濱工程大學 水聲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蛙人在海洋復雜環境中進行水下活動時,對其進行有效發現和探測十分困難。以目前普遍使用的蛙人探測聲納為例,由于武裝蛙人已普遍使用封閉式氧氣型再呼吸器和低噪聲潛航器,其自噪聲約為90 dB左右,接近海洋背景噪聲,難以實現準確識別[1-6]。加之探測聲吶本身存在易暴露、誤報、配套設施要求高、固定基站敷設困難等技術缺陷,嚴重制約了其使用范圍;尤其是在任務緊、海域寬、水文條件復雜等條件下要求快速敷設和應急使用,實施難度更大[7-9]。因此,為滿足軍事防御、海上執法和海洋主權維護需要,對水下低強度目標防御起關鍵作用的技術、裝備、設施進行創新已迫在眉睫[10-15]。
本文提出了一種水下物理安全柵欄結合高聚能聲波發生器,具有目標識別、定位、警告、驅離和被動防御非致命損傷為一體的立體警戒防御裝備技術方案。
國外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非常重視港口等要地尤其是軍港的水下防護,為對付潛入港口和海軍基地不明潛艇、水下航行器和蛙人等威脅,前蘇聯、瑞典、挪威、美國等軍事強國紛紛研制和裝備了多種要地、港口水下安全防御設施或岸基水下探測系統[16-22]。如美國的港口防御系統(homeland defencing)、瑞典的海岸防御系統(the safe barrier system,如圖1所示)、法國THALES公司開發的MAPS港口防護系統(modular area protection systems,如圖2所示)、德國a.r.s.TECHNOLOGIES GmhH公司的海港預警系統、加拿大的L-3 Communications Klein Associates公司的海設施保護系統等。上述系統主要由水面、水下傳感器網和防護網系統所組成:傳感器系統的主要作用是24 h監視規定的水面水下區域,其中一部分傳感器主要是為發現和探測水面目標,另一部分主要是針對水下目標,多種類的各個傳感器之間相互協作與補充,信息綜合處理和顯控,自動對威脅目標識別、報警,輔助防御決策;水面、水下安全防護網主要是防止水面、水下小型航行器和蛙人進入港內的安全屏障,從而構成一個對海岸要地具備全天候、立體警戒的安全防護系統。

圖1 瑞典海岸警戒和防御系統示意

圖2 法國MAPS港口防護系統示意
1) 防御目標為敵方各種小型潛器及蛙人;
2) 防御目標來自于水下,隱蔽性好,給目標探測和定位帶來極大困難;
3) 蛙人執行任務時通常都穿潛水服甚至攜帶封閉式的潛水設備,噪音低、聲學特征不明顯;
4) 防御目標的活動范圍較大,且有一定規律,如小型潛器通常在距島礁,尤其是港口較近的范圍內活動,蛙人只在島礁(主要是港口基地)附近出現和活動;
5) 防御目標一次性(在同一海域、同一時間段內)出現的數量少、批次少,對同時探測的數量要求不高;
6) 防御目標的運動速度低,對反應時間要求不高。
要地水下直接威脅不是來自于潛艇、蛙人運載器本身,而是來自行動詭秘、破壞力巨大的水下蛙人特種部隊,以及來自于布放在港口要地出海航道上的各種水雷。因此島礁等要地水下防御的重點側重于對蛙人入侵的防范和對小型潛器布放水雷的防范,并要求水下防御系統具有較強的水下早期預警能力;此外,系統還必須對非常規的恐怖式襲擊具有防范能力。
針對我國海洋環境安全防護的重大需求,研究提出一種要地水下反蛙人防御系統總體解決方案。
3.1.1 功能動態性
系統功能將隨時代變遷而不斷向前發展和變化。例如,UUV等無人平臺的出現,可實現多種以前沒有的作戰功能。即便是在同一時代,由于體系內系統的職能發揮受到國家戰略、防御作戰思想和裝備性能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各國要地水下防御體系的內部系統組成也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要地水下防御體系概念之內涵是動態變化的。
3.1.2 要素完備性
任何一個體系,為了實現其目標或使命,其組成的某些系統(或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要地水下防御體系也不例外,其要素必然包含目標警戒與探測、指揮與控制、防御手段等。
3.1.3 標準多樣性
根據系統論的原理,復雜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或按不同標準劃分子系統。體系也可從不同角度構建出內部結構不同的系統。如按功能構建體系、按水下防御武器構建體系等。為便于研究,通常按一種標準來劃分體系內的構建系統,并滿足完備性和獨立性要求。
要地水下反蛙人防御系統要實現對蛙人入侵的快速反應,包括探測、定位、通信、警告、殺傷設備,完成從集中指揮、精確識別定位、警告或軟硬殺傷等逐級動作,探測距離相對較短、分辨率更高。采用磁探測系統,完成目標的識別,利用水下高壓脈沖放電并進行警告或反制攻擊。物理安全柵欄是最后一道防線,將光纖和高壓電纜進行復合,經特種編織處理制作成物理安全柵欄;一旦物理安全柵欄任意處被割斷,高壓電能自動向網絡供電并在被割斷的線纜斷面形成水中高壓放電,對入侵目標實施非致命性攻擊。
按照任務劃分和應具備的系統主要功能,要地水下反蛙人防御系統由水下警戒分系統、水面監控分系統、水下攔阻分系統、蛙人對抗分系統和數據處理中心組成。如圖3所示。

圖3 系統組成示意
1) 對重點水域的水下目標探測功能;
2) 對水下小目標的物理攔阻功能;
3) 對近程水下小目標的探測功能;
4) 對近程水面小目標的監控功能;
5) 對敵蛙人的軟對抗功能。
1) 磁場分辨率為 0.5 nT~10 pT;
2) 對水下蛙人目標監測距離>20 m;
3) 對水下蛙人目標軟殺傷距離為2~50 m(可調)。
當蛙人在海上突破遠程(2~55 km)和中程(400~2 000 m)預警防線后,進入近距離防御區(<400 m),首先被微弱磁場傳感器捕捉、識別和定位,由于光纖磁傳感器隱蔽性好、無源且不受海洋環境影響,近距離捕捉、識別目標能力強,當光纖磁傳感器監測到異常信號后將通過光纖直接反饋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經信號調制解調處理后一旦確認符合蛙人相關特征,可人工或自動啟動高壓電源向聚能器供電,聚能器上的高壓放電頭在海水介質產生液電效應,瞬間在水中產生強大的壓縮沖擊波并釋放強烈的超聲波和次聲波,經聚能罩匯聚后形成強大的定向沖擊波向蛙人發出警告和攻擊(通過放電電壓和頻率調整實現),蛙人在此沖擊波的作用下難以在水中繼續潛伏,直至失去行為能力。
如果蛙人躲過光纖磁傳感器的探測,其前進途中將遇到由光電復合高壓水密電纜構成的物理安全防御柵欄,具有物理阻止、安全監控和非致命損傷功能。光電復合高壓水密電纜由光纖、同軸線芯(傳輸高壓脈沖)、屏蔽層、抗拉層、外護套和屏蔽層組成,編織成網格狀,網格密度為150 mm×150 mm,單線及網格節點抗拉強度達1.5 t,向上高出水面2 m,向下延伸40 m以上(蛙人裝具使用極限)。對此,蛙人只能使用刀具進行水下切割才能穿過此網,而一旦割斷柵欄任一處,光纖斷點引起的光傳輸變化將及時反饋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自動向高壓儲能裝置發出放電信號,高壓儲能裝置向柵欄輸送100 kV以上的高壓脈沖電能,高壓脈沖電能將在被割的斷點處進行水中放電,其液電效應產生的力學、聲學、光學、化學、電磁輻射等效應對蛙人機體造成損傷,使蛙人無法繼續在水下完成相應動作,達到軟殺傷目的。

圖4 光纖傳感器原理
本項目所設計的磁場傳感器是通過確定光纖腔衰蕩時間實現磁場測量,該模型要反映光纖腔衰蕩時間與磁場之間的關系。傳統光纖元器件設計方式如圖5和6所示:前者靈敏度較高,但工藝復雜、復用難度大;后者靈敏度低,但具有抗干擾、耐腐蝕、體積小、易復用等有點。

圖5 法布里-珀羅(F-P)結構

圖6 光纖光柵器件結構
在總結上述2種傳統光纖傳感器優缺點的基礎上,將兩者進行有效復合,研制“機械場-光場”耦合型光纖器件,使兩者優勢互補,具有高靈敏度、易復用能力,結構如圖7所示。

圖7 新型光纖微弱磁場傳感器結構
特種光纖復合高壓電纜的作用是將光纖微弱磁場傳感器捕捉到的弱磁信號傳輸到信號處理器的唯一通道,同時,通過特殊的網格狀編織構成水下防阻安全柵欄。當特種光纖復合高壓電纜被蛙人割斷時,光纖發出的斷路信號將啟動高壓電源向該網絡供電,高壓電在電纜斷面處構成水中等離子體放電條件,其等離子體聲源電極尖端瞬時高壓放電產生的強聲波及光電效應等物理場將對蛙人產生非致命的被動攻擊效果,其結構如圖8所示,由纜芯、絕緣、光纖、屏蔽層、抗拉纖維及外護套組成。

圖8 特種光纖高壓復合電纜結構
“液電效應”高壓放電產生高強度沖擊波的基本原理是:把數萬伏的高壓電存儲在電容上并通過一個觸發信號使開關導通,則電容上的高壓電將在瞬間加載到電極間隙上,由于電極間距較短(1~10 mm),在高場強的作用下,間隙之間的介質將被擊穿而生成一條高溫、高壓的等離子體通道,等離子通道迅速擠壓周圍的介質而產生沖擊波,該類聲源被稱為等離子體聲源。放電通道形成后,在焦耳熱的作用下,水中的放電通道之間產生一個較大的球狀氣泡。放電完成后,氣泡停止膨脹。在周圍介質的壓迫下,氣泡半徑開始收縮,在氣泡半徑達到極小的坍縮時刻,氣泡向液體中輻射較強的沖擊波脈沖。電弧放電產生沖擊波的同時還伴隨著流光的產生。相比傳統的爆炸式聲源、電聲換能器和流體動力式等類型的聲源,等離子體聲源具有聲源級高、脈沖波形可調、頻帶范圍廣等優點。
本項目研制的反射式聚能裝置包含了兩大部分:一是能量存儲部分,包括電容、間隙開關、控制電路和防水密封外殼;二是能量釋放及聚能部分,包括放電電極、反射罩和反饋電路。如圖9所示。

圖9 反射式聚能裝置設計示意
本項目試制了高壓脈沖放電聲源樣機和水下沖擊波測量系統。主要用于測試特種光纖高壓復合電纜剪切后,其斷面在高壓狀態下水中脈沖放電效果;以及測試橢球反射罩的聚焦效果和聲場分布特性。試驗樣機如圖10所示。

圖10 原理試驗現場測試
根據采集的電壓電流數據計算出放電通道建立時的功率曲線(如圖11所示),在放電的過程中,峰值功率可達150 MV,計算注入放電通道的能量為195.5 J。理想情況下,實驗裝置中4.0 μF儲能電容的電壓為25 kV,可計算出總能量為1 250 J,從而可得出放電能量注入效率為15.64%。

圖11 單次放電功率曲線
通過壓力傳感器對特種旋轉橢球面反射罩水中放電沖擊波的采集及后續數據分析處理,得到了不同電壓強度下產生的沖擊波壓力值。其中電容1 μF,電壓35 kV典型數據結果及曲線如圖12所示,其峰值壓力可達88 MPa。

圖12 1 μF、35 kV 采集壓力值
1)提出了一種要地水下反蛙人防御系統總體方案。
2)完成了弱磁場傳感器、高能脈沖定向聚能、光電復合高壓水密電纜設計。
3)試制了主要產品原理樣機,完成了水下測試。本項目為后續工程型號應用奠定了基礎,具有廣泛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