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濤
(邱縣中醫院,河北 邯鄲 057450)
缺血性腦卒中具有相對較高的發病率與致殘率,還存在一定的軀體功能障礙,會對患者生活質量與環境適應能力產生較大影響,進而給家庭或者是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腦血管疾病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屬于缺血性腦卒中。目前,在經濟水平與老齡化發展的背景下,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就治療而言,中醫治療效果顯著[2]。為了探討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特選擇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8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8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采用奇偶數分組法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在觀察組中,共有2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低年齡為41歲,最高年齡為7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2.1±2.9)歲;在對照組中,共包括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低年齡為42歲,最高年齡為76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2.0±3.3)歲。根據統計學檢驗結果,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所有患者均滿足中醫內科疾病診療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2)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0.4 g的維腦路通加入500 ml5%的葡萄糖進行靜脈滴注,每天一次,且兩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進行中醫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方法治療,其中15 g的黃芪、15 g的黨參、10 g的桃仁、10 g的紅花、15 g的川芎、15 g的當歸、20 g的葛根、20 g的石菖蒲、12 g的竹茹、15 g的山茱萸、20 g的何首烏、15 g的枸杞子、15 g的防風、15 g的桑枝、15 g的地龍、10 g的水蛭。加水到300 ml~400 ml進行煎煮,連續兩次,煎汁混勻,早晚各一次。
臨床效果:采用中風病計分方法進行評定,各項指標劃分成5級,正常為0分,治療之前滿分是28分,起點分是18分,判定標準如下:顯效為治療后計分大于等于50%;有效為計分大于等于20%;無效為計分小于20%。
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數據應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采用t檢驗,數據用(±s)表示,治療療效等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數據用率(%)表示,當P<0.05時,說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觀察組患者進行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2.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從中醫上講,缺血性腦卒中屬于氣陰兩虛以及風陽上亢,大部分患者還繼發腦絡痹以及消渴等。根據研究顯示,中醫藥在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治療上發揮著獨特優勢,合理化用藥,可以獲得良好效果[3]。具體來說,中藥療法能夠借助抗氧自由基以及調節血液流變學等機制,發揮抑制炎癥反應的效果,有效穩定患者神經細胞,改善患者癥狀以及體征,從根本上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本研究中,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給予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可以改善臨床癥狀與體征,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