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軍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88醫院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相關資料顯示,引發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發生狹窄或阻塞[1],致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從而引發心臟病發生,該病主要患病群體以老年人居多[2]。手術治療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臟器功能減退,加之對麻醉相關耐受性降低,使其極易發生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合理選擇麻醉藥物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甲氧明為強α受體興奮劑具有提升血壓的作用,將其作用于α腎上腺素受體時,能有效調節血壓值,為進一步探討甲氧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誘導效果,現對我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甲氧明小劑量靜脈預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誘導期低血壓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現做如下闡述。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間于我院接收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共計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將9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齡在66~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36±2.34)歲;病程為5~7年,平均病程為(8.34±1.25)年。實驗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66~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46±2.21)歲;病程為5~8年,平均病程為(8.72±1.25)年。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開展臨床研究。
于術前8 h指導患者禁飲、禁食,根據患者體質量靜脈滴注孔酸林格氏液,且于患者安靜后,對患者血壓及心率進行監測;對照組患者給予無菌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注射,而實驗組患者則在麻醉誘導前將2.0 mg甲氧明(生產廠家:遠大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934)與20 mL生理鹽水進行混合,對患者實施靜脈注射;于誘導麻醉期間對患者進行20 min的吸氧,并實施面罩純氧通氣,根據患者體質量實施2.9 mg/kg丙泊酚、0.08 mg/kg咪唑安定以及0.10 mg/kg的維庫溴銨和5 g/kg的芬太尼靜脈注射進行常規誘導麻醉,注射完成5 min后實施氣管插管,于1 min內完成,觀察患者血壓及心率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誘導后1 min、3 min及5 min患者平均動脈壓。
將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 14.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組間經x2檢驗,計量資料(年齡)應用(±s)描述,組間經t檢驗,以P<0.05為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對照組麻醉誘導后1 min、3 min及5 min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實驗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平均動脈壓無明顯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誘導后1 min、3 min及5 min患者平均動脈壓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誘導后1 min、3 min及5 min患者平均動脈壓對比(±s,分)
組別 n 誘導前 誘導后1min 誘導后3min 誘導后5min對照組 45 97.31±2.36 84.49±2.14 80.25±2.12 80.16±2.21實驗組 45 97.29±2.38 96.25±2.31 95.37±2.54 94.89±2.56 t/0.0400 25.0525 30.6570 29.2173 P/0.9682 0.0000 0.0000 0.0000
本次研究,通過對實驗組患者實施靜脈注射甲氧明,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血壓較為平穩,有效降低了低血壓發生率。
綜合以上分析,甲氧明小劑量靜脈預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療效確切,能有效降低低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