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雷
(上海市閔行區虹橋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103)
100例病例均為我針傷科2015年~2017年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中男16例,女34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88歲,平均(56.33±5)歲,病程最短15天,最長6年,平均(1.75±0.55)年,對照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83歲,平均年齡(54.17±4.6)歲,病程最短13 d,最長8年,平均(1.81±0.57)年,患者以上一般資料的組間對比結果,均未顯示出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1)存在疼痛區域集中在腰部以上的,外傷后腰部疼痛以及單側下肢疼痛。
(2)腰痛區域和腿痛區域均集中在單側,并且腿痛類型為單側的,由臀部出發向遠端放射的疼痛,并伴有麻木感。
(3)一側鞍區的笑傲退外側以及足部內外兩側出現疼痛,或者麻木,有時疼痛和麻木會同時存在。
(4)腰腿區域出現疼痛,可在臥床休息后環節,并下床活動會引起再次疼痛。
(5)行走狀態下會疼痛現象加重,無法保持直行姿勢,需手扶疼痛一側行走,在患者咳嗽、打噴嚏等劇烈運動發生時,疼痛有加重跡象。
納入標準:符合要椎退行性病變診斷標準,年齡35~90周歲,自愿加入本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以上診斷標準者;②骨結核,骨腫瘤患者;③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有出血傾向者;④高血壓,糖尿病患者;⑤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療者。
應用隨機分組,分為治療組(50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采取針灸加督灸治療,對造組采取針灸治療,并按《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項治療結果。
2.1.1 針灸治療:主穴:腎腧、大腸腧、環跳、委中。配穴:寒濕腰痛:加腰陽關;腎陽虛衰:加命門、志室。采用毫針常規操作,平補平瀉,留針20分鐘,一天一次,10天為一療程。
2.1.2 督灸治療:1取腰腧、腰陽關、命門、懸樞;2患者俯臥,在所選穴位上鋪上2 cm寬,3 cm長,0.5 cm厚的姜片;3在姜片上放置錐形艾絨,點燃后任其自燃自滅,換艾絨,連續3壯。
2.1.3 療程: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之間休息2~3天,共3個療程。
只采用針灸療法,10次1療程,共3個療程。
疾病痊愈:所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可維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
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部分癥狀顯著減輕,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好轉:臨床癥狀減輕,能從事輕便的工作,生活基本自理;
無效:臨床癥狀與與治療前無變化,不能工作,生活不能自理。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效果組間對比統計表[n(%)]
因年老精血虧虛、或久病體虛、或勞役過度,致腎臟精血虧損、腎陽不足而無以濡養經脈而發生腰痛。而腎虛又可使外邪特別是寒濕之邪乘虛而客,出現腰痛。治療腰椎退行性病變的方法有很多,針對腰腿疼痛的疾病治療,其主要治療原理就是應用活血化瘀、疏通脈絡的方式進行治療,同時填補腎虧、行氣止痛。同時,風邪是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還需要采取祛風除斜的方式,減少患者的病灶區域組織損傷。《靈樞·官能》指出: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在用針灸來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外,再輔以灸法,通過植物燃燒方式的應用,使得燃燒時的紅外線發揮溫經通絡的效果。結合兩種治療手段以起標本兼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