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梅,朱延朋*
(1.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971醫院特勤高壓氧科,山東 青島 266071;2.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971醫院普外科,山東 青島 266071)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內耳眩暈癥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為(34.2±2.2)歲,實驗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為(33.9±2.3)歲,納入標準:我院收治的內耳眩暈癥患者,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者溝通障礙的患者,藥物過敏患者。兩組內耳眩暈癥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安排常規對癥治療工作,主要包括了解痙、鎮靜、補充輸液、抑制嘔吐等。實驗組在這些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安排倍他司汀聯合甘露醇的治療手段: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之內滴注500 ml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注射液和250 ml的甘露醇(20%)注射液,連續治療一周。
分析兩組內耳眩暈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癥狀緩解時間得出研究結果。
治療效果:即是內耳眩暈癥患者的恢復情況,根據患者的耳鳴、眼球震顫、眩暈、嘔吐、精神狀態等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指標,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人數/總患者人數×100%。
癥狀緩解時間:以臨床醫護人員的判斷和內耳眩暈癥患者主觀感受確定癥狀是否有所緩解,緩解的時間越短代表藥物的起效越快且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本文研究統計兩組內耳眩暈癥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采用t檢驗進行計算,治療效果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內耳眩暈癥患者中顯效11例、有效16例、無效13例,治療有效率為67.5%,實驗組內耳眩暈癥患者中顯效21例、有效16例、無效3例,治療有效率為92.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內耳眩暈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內耳眩暈癥患者的平均癥狀緩解時間為(5.1±1.4)天,實驗組內耳眩暈癥患者的平均癥狀緩解時間為(2.6±1.3)天,實驗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經過t檢驗計算得出P=0.00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雖然對內耳眩暈癥的發病原因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此病和內部淋巴積水導致前庭功能性失調有關,倍他司汀聯合甘露醇治療能夠應對發病急、病情嚴重的內耳眩暈癥,主要病理機制就是調節人體的前庭功能。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我院收治的80例內耳眩暈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不同的治療手段分析了臨床療效和癥狀緩解時間,通過研究的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使用了倍他司汀聯合甘露醇的治療手段之后,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癥狀緩解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研究結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倍他司汀聯合甘露醇治療內耳眩暈癥的臨床療效好、癥狀緩解速度快、安全性高,和常規治療手段相比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地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