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潔,武香玉,杜永濤,周冠磊,張風華*
(1.華北理工大學附屬河北省人民醫院腺體外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2.河北醫科大學附屬河北省人民醫院腺體外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3.河北省人民醫院腺體外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目前國內國際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三陰性乳腺癌的病例比較少見,現結合文獻復習總結我院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三陰性乳腺癌1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30歲;因發現右側乳腺腫物20天;20天內逐漸增大于2018年8月9日收入院治療。既往史:2011年診斷出系統性紅斑狼瘡,平日口服硫酸羥氯喹片0.4 g/日,利可君片60 mg/日,醋酸潑尼松片5 mg/日,骨化三醇軟膠囊0.25 ug/日,維D鈣咀嚼片300 mg/日;病情控制可。查體:右側乳腺3點位距乳頭3 cm可觸及一大小約2.0 cm×1.5 cm腫物,質偏硬,邊界欠清,活動度欠佳,與皮膚無明顯黏連。乳腺超聲(圖1):右側乳腺腺體層低回聲結節BI-RADS 3類;左側乳腺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乳腺鉬靶(圖2):右側腺體增生,3點位及外上腫塊影,建議手術切檢BI-DADS 4b類;左側腺體增生,外上局部腺體較對側致密,建議觀察,必要切檢BI-DADS 3類。診療經過:2018-08-09行左側乳腺勾絲定位術。2018-08-10行雙側乳腺區段切除術;術中快速冰凍病理結果提示:左側乳腺腫物良性病變,右側乳腺浸潤性癌。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改行“右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圖3,圖4)結果示:①右側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II級,未見明顯脈管內癌栓及神經浸潤。免疫組化染色:ER(-),PR(-),HER-2(0),Ki-67陽性率約70%;②區域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40;③左側乳腺腺病。診斷:①右側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II級 pT2pN2cM0 IIA期 三陰型;②左側乳腺腺病;③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方案:2018-08-24行“PICC置管術”;化療方案:AC×4+T×4;第1周期:鹽酸吡柔比星100 mg,環磷酰胺1 g;第1周期化療結束第3日查血液分析,患者出現骨髓抑制(2度白細胞減少和2度粒細胞減少),給予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 mg;第9日,患者因高熱伴全身多處瘀斑復查血液分析提示骨髓抑制加重(4度白細胞減少,4度粒細胞減少及3度血小板減少),立即對患者采取保護性隔離,監測血液分析,連續給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00 ug及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000單位,并給予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防治感染,隨后復查血液分析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后,患者出院;為降低嚴重骨髓抑制風險,第2~4周期改為:多柔比星脂質體60 mg,環磷酰胺0.8 g;第5~8周期:紫杉醇脂質體300 mg;隨后每周期化療后都會出現骨髓抑制(2度白細胞減少和2度粒細胞減少),給予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6 mg,未再次出現發熱及其他并發癥。化療周期結束以后,口服槐耳顆粒20 g,3/日,暫定使用三年。
圖1
圖2
圖3
圖4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病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顯示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異常、感染、遺傳及某些環境因素與本病的發病有關。藥物治療一般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抗瘧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一種亞型,其特點是免疫組化染色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表達為陰性[2]。乳腺癌分子分型中TNBC分化差,侵襲性高,復發率高,占乳腺癌的15.0%~23.8%[3]。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與遺傳,基因突變,全身免疫等其他因素相關。目前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采用手術、化療、生物靶向治療及中醫藥輔助治療等多種手段綜合治療。
目前患者SLE病史8年,無明顯SLE臨床表現,病情控制尚可;因SLE患者常有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平日口服利可君片60 mg/日,復查血液分析,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一直處于低值的臨界;化療是乳腺癌首選輔助治療手段,可控制癌細胞的轉移,但化療藥物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特別是損傷血細胞,從而引發骨髓抑制,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還可能終止化療[4];故SLE合并TNBC癌患者化療發生嚴重骨髓抑制的風險遠大于單純乳腺癌患者。
TNBC對內分泌治療不敏感,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療藥物,雖然對化療敏感,但在目前研究中并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槐耳顆粒不僅能保護并恢復骨髓造血功能,可以明顯減輕化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化療完成率,并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化療有增敏作用,從而延長TNBC術后的生存期,降低復發轉移率[5]。
通過本例患者的診治過程,得到以下啟示:①臨床工作中遇到乳腺癌合并有SLE,或乳腺癌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化療期間需注意預防嚴重骨髓抑制的發生;②槐耳顆粒可以提高放化療完成率,具有免疫增強調節作用,而且對化療有增敏作用,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TNBC的術后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