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蘇黎世報》6月16日文章,原題:有關在美中國留學生的爭議:美國人會割自己的肉嗎?為了與北京競爭,美國政府正在收緊對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自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恢復與中國建立科學聯系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來到美國。例如,美國的大學在人工智能(AI)領域雇用了近60%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對中國科學家的依賴度尤其高。現在,全球近1/3的頂級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其中只有34%的中國科學家在自己的祖國,56%的人進入了美國研究機構。因此可以說,美國正是從這種國際交流而非其想要的脫鉤中受益。
在上一學年中,美國1/3的外國學生來自中國,其中許多就讀于MINT(數學、信息科學、自然科學及工程)學科,這些學科對于科技創新至關重要。
嚴峻的政治氣候影響了中國人才赴美的意愿。去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入學人數僅比前一年增加3.6%,而在澳大利亞,這一數字比2017年增加了18%。
此外,美國對中國學生簽證的緊縮將導致美國大學的學費收入減少。一些觀察家和大學擔心,美國對中國留學生和科學家所采取的措施反應過度,并會對美國造成巨大的損害。(作者米謝艾爾·賽特倫,青木譯)
香港《南華早報》6月17日文章,原題:新冠疫情和美中關系緊張導致中國留學生缺乏選項今年4月,耶魯大學本科生大衛·郭(音)在校園關閉后返回北京。但隨著9月日益臨近,郭和其他中國留學生都在擔心,他們能否在秋季學期如期開學。雖然美國一些大學已決定恢復課堂教學、繼續提供網絡課程或兼而有之,但耶魯等大學仍未作出決定。
由于邊境關閉、航班縮減且(美國)疫情仍未得到控制,新學期依然是未知數。然而,疫情只是令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擔憂的諸多因素之一。
近幾個月來,美中緊張關系升級,令郭與許多留學生一樣倍感焦慮。“我不打算休學一年,因為我對美中關系并不樂觀,”攻讀計算機科學和數學專業的郭說。他希望盡早完成(在美國的)學業。
目前美國有37萬多中國留學生,他們重塑了美國的大學商業模式及其人才庫。但隨著美國外交政策鷹派要求兩國脫鉤,美中之間這些至關重要的文化和學術紐帶正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
與此同時,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幾乎沒有為今年無法赴海外留學的學生提供任何其他選項,基于考試的招生程序使這些留學生難以從海外轉回國內高校就讀。▲
(作者方天宇{音},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