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亞鼎 王 嘯 高 照
嬰幼兒免疫力較差,肺部疾患在嬰幼兒疾病中占較大比重。目前。肺部影像檢查方法中最廣泛的仍然是X線平片[1],但X線平片信息量有限,而螺旋CT對病灶定位定性更加準確,已逐漸成為嬰幼兒胸部檢查的重要方法之一。但CT所帶來的輻射危害不可避免,尤其是身體器官及各腺體均處于發育階段的嬰幼兒。因此,CT檢查中的低輻射劑量掃描成為業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2-3]。256排CT配備的寬體探測器達16 cm,一次掃描即可覆蓋患兒胸部范圍,目前該機型應用于嬰幼兒胸部檢查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與傳統64排CT比較,256排寬體探測器CT低劑量掃描在嬰幼兒胸部檢查中的價值,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臨床懷疑呼吸道疾病行胸部CT檢查的0~3歲嬰幼兒6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A、B兩組,每組26例。A組:男嬰16例,女嬰10例,平均年齡(1.7±0.2)歲,平均身長(84.8±0.1)cm。B組:男嬰18例,女嬰8例,平均年齡(1.9±0.1)歲,平均身長(84.5±0.2)cm。兩組患兒的年齡、身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檢查知情同意書。
1.2 掃描方法 待患兒熟睡或口服鎮靜劑水合氯醛(0.5~1 mL/kg)30 min后進行掃描,所有患兒均采取腺體鉛屏蔽。
A組采用GE Light speet 64排螺旋CT掃描,患兒取仰臥,頭先進,探測器寬度4 cm,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10 mA,球管旋轉速度為0.5 s/r,螺距1.375,重組矩陣512×512,層距5 mm,層厚5 mm,0.625 mm重建冠狀位圖像。掃描范圍,胸廓入口至肺底,采用標準重建法進行重建。檢查完成后,記錄由機器自動顯示的劑量長度乘積(dose length produce,DLP)、CT劑量指數(CT dose index,CTDI)。
B組采用GE Revoiution 256排寬體探測器CT軸掃描,患兒取仰臥,頭先進,探測器寬度16 cm,管電壓100 kV,管電流80~110 mA,采用軸掃描,X線球管旋轉1周,檢查床不移動即可完成嬰幼兒胸部的全部掃描,掃描時間0.28 s,重組矩陣512×512,層距5 mm,層厚5 mm,0.625 mm重建冠狀位圖像。掃描范圍,胸廓入口至肺底,采用標準重建法進行重建。檢查完成后,記錄由機器自動顯示的CTDI、DLP。
1.3 圖像質量評估 所有圖像傳至AW 4.7工作站,選擇關閉所有掃描參數選項,調節至最佳窗寬和窗位,由2位放射科副主任醫師行盲評法對圖像從普通橫斷位和通過重建得到的冠狀位進行評分。參考文獻[4-5]制定1~4分評價標準:4分,圖像無偽影,病灶形態邊緣顯示清晰,氣道及肺紋理及縱膈顯示清晰,圖像噪聲低;3分,圖像有輕微的呼吸和心臟搏動偽影,病灶形態邊緣顯示清晰,氣道及肺紋理及縱膈顯示清晰,圖像噪聲低;2分,圖像有明顯的呼吸和心臟搏動偽影,病灶形態邊緣欠清晰,氣道及肺紋理及縱膈顯示欠清晰,圖像噪聲略高,但不影響診斷;1分,圖像有明顯的呼吸和心臟搏動偽影,病灶形態邊緣模糊,氣道及肺紋理及縱膈顯示模糊,圖像噪聲高,影響診斷。對有爭議的圖像,由另一位主任醫師再次進行評分。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圖像質量評分及輻射劑量指標(CTDI、DLP) 。
兩組研究對象CT輻射劑量比較,B組輻射劑量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圖像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GE Light speet 64排螺旋CT掃描和GE Revoiution 256排寬體探測器CT軸掃描的圖像情況見圖1、2。
表1 兩組CT輻射劑量及圖像質量比較
圖1256排寬體探測器CT軸掃描結果
注:A為冠狀位,B為橫斷位,心臟及大動脈附近無偽影,膈頂處無呼吸偽影,病灶形態、邊緣顯示清晰,圖像質量評分4分
注:A為冠狀位,B為橫斷位,心臟及大動脈附近有偽影,膈頂處有輕微呼吸偽影,圖像質量評分3分
胸部X線平片雖然操作簡單易行,輻射量低于胸部CT,但由于是二維重疊影像容易對一些隱匿或密度不高的病變造成遺漏[6],但CT的高輻射劑量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特別是各腺體及器官發育不成熟的嬰幼兒對輻射損害更加敏感。有研究[7]表明,相同的輻射劑量,嬰幼兒余生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約是50歲成年人的10~15倍。所以,減低嬰幼兒在X線檢查中所接受的輻射劑量是每一位影像科醫生的重要工作。
目前,公認的降低輻射劑量方法有降低管電壓或管電流、自動管電流技術(automatic tube urrent modulation,ATCM)等。有研究[8]指出,其他掃描參數不變時,管電流降低50%,輻射劑量降低一半。因此,通過降低管電流來減少患者輻射劑量是大多數研究者采用的方法。通過降低管電壓來減少受檢者輻射劑量的掃描技術臨床上應用的也很廣泛[9-11],特別是在嬰幼兒,嬰幼兒體厚較成年人薄且體積小,肺內含有大量氣體,射線更易穿透,所以可以適當降低管電壓,從而降低輻射劑量。本研究采用的16 cm探測器CT能在極短時間(0.28 s)內完成嬰幼兒胸部信息采集,結合較低管電壓(100 kv)和ATCM,患兒輻射劑量顯著降低。寬體探測器CT掃描每例患兒的平均CTDI及DLP分別為(1.01±0.14)mGy和(16.04±2.22)mGy/cm,低于田為中等[12]研究中的(2.99±0.39)mGy和(53.74±7.06)mGy/cm。
在嬰幼兒胸部CT檢查中,因嬰幼兒不能配合屏氣,所以呼吸和心血管搏動所產生的運動偽影是影響圖像質量的重要因素。部分CT機型的大螺距掃描模式在嬰幼兒胸部掃描中體現出了一定的優勢。有研究[13-15]表明,胸部掃描時間縮短至0.5~0.7 s,能夠有效減輕呼吸和心血管搏動所產生的偽影,提高圖像質量。本研究中,所采用的GE Revoiution 256排寬體探測器CT只需0.28 s即可完成嬰幼兒胸部掃描,基本消除了因心血管搏動及呼吸運動所產生的運動偽影,還能提供小氣道乃至血管等各方面的精準信息。
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需增加樣本量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其次,本研究僅選擇嬰幼兒胸部進行檢查,未來將擴展到多個部位或器官進行研究,力求更全面發掘256排寬體探測器CT的優勢,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綜上所述,相比于64排螺旋CT,256排寬體探測器CT低劑量胸部掃描顯著降低了患兒輻射劑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