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
目前中國主流自主品牌車企的生產質量能力均能通過國際認證標準,如ISO9000,IATF16949 等。 同 時,在中國境內出售的車輛(包括自主品牌車輛,合資品牌車輛和國外品牌進口車輛)均需要通過國家指定檢測機構的檢測,而中國目前的檢測標準要求與國際主流檢測標準要求相同,換言之,目前自主品牌車輛的安全性能,技術性能以及可靠性能等均能滿足國際主流檢測標準要求。在車輛性能表現相同的前提下,主流自主品牌車輛品質可以比肩國際品牌,而價格上更有優勢,一些優秀的頭部自主品牌性價比和品價比已經優于國際品牌。
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例如紅旗、長城、吉利、比亞迪等,成立時間均超過20 年,深耕中國市場,更了解中國汽車消費者,對消費者需求有更深的洞察和更快的反應。近年來,自主品牌車企在造型外觀設計、車內空間尺寸設計、質量安全、智能化配置(比如車機娛樂系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等)、售后服務等方面不斷精進,新車型市場表現優異。在汽車“新四化”的趨勢下,很多中國汽車品牌更是抓住了機遇,以相比于國際品牌更快的研發和營銷效率,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興領域已經建立了多方面優勢。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門發布《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續至2022 年底,并平緩2020-2022 年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還將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延續至2022 年底。此次補貼新政中明確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 萬元以下(含30 萬元) ”,大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輛的售價區間均在30 萬元以下,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輛將擁有更好的價格競爭力。
車輛購買后的維護保養成本(費用成本和時間成本)也是消費者非常在意的方面。自主品牌車輛的零部件大部分為本土供應商供應,零部件庫存充足,購買費用低,可以滿足及時更換。

來自多個權威機構對消費者的調研表明,新生代消費者更看重品牌共鳴與產品體驗,并不在意產品的國別,而中國自主汽車在品牌建設和產品體驗上的成就有目共睹,頭部品牌不斷攀升的銷量數據和近年來國潮風的興起都是有力的佐證。
近年來,自主品牌車企不斷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建立研發機構,掌握核心技術,強化質量管控,推出了很多獲得市場好評的車型,從近幾年的銷量數據來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占有率均穩定保持在40%左右,說明消費者對于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已經形成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