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西
點、線、面構成幾何圖形,構成繪畫作品,也構成歷史。
細節、具體人(事)為點,有關屬性連點成線,眾多點線匯成一個個時代的橫截面、一幀幀不同主題的歷史畫面,一個個時代連接起來、一幀幀歷史主題畫連成長卷,大歷史的“廬山真面目”便顯露開來。而欲感受歷史之厚重、深邃、宏大,需接觸具體的歷史,讓“抽象”變“具象”。
《毛澤東在運動戰中善用“回馬槍”》,一個個戰例的精彩,實為“十六字訣”“十大軍事原則”毛澤東軍事思想外露崢嶸,系這位革命領袖因勢利導的大智慧驚鴻一現。
因成功撲滅東北鼠疫而聞名于世,因開拓中國現代醫學、衛生保健事業而成先驅者——《“鼠疫斗士”伍連德》,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英雄本色,來自現代醫學知識、科學素養、家國情懷、使命擔當、醫者仁心和文人良知鑄就的才華膽識與精神境界。
讀《“紅旗”車背后的故事》,了解“中華第一車”創業史之余,仿佛觸摸新中國工業的青春印記、感受新生人民共和國的生命脈動……那是因為“紅旗”車自力更生研制生產中的每一節點,不僅承載著“一汽人”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更凝聚著共和國領袖的殷切關懷,牽動整個民族的關注與情感。
老生常談,常令人熟視無睹:意外或寡聞罕見之事,多讓人發現意外的歷史真實。“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蘇軾此語,與講讀歷史有殊途同歸之妙。
艱難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統悄然新辟一條對中共的秘密戰線——在漢中秘設高規格特訓班,學員受訓后受命潛入中共機關……《國民黨軍統“漢中特訓班”之謎》,暴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里國民黨真實的“格局”,掀開國共關系隱秘面之一角。
《陪都時期的重慶“新聞黨團聚餐會”》,以聚餐會之名,行蔣政權企圖操控新聞輿論之實。這一事例,可資洞悉當時國統區新聞輿論界的態勢和有關各方博弈的情勢。
《“老克勒”張冰獨往事》,一位舊上海海派雅士的親歷,給今人觀察民國后期文藝界生態和軍統活動提供難得的視角。
歷史猶如多棱鏡,不同視角所見不失為某種意義上的真象。觀察者世界觀方法論不同難免見仁見智,但只看(講)一面,終流于曲解偏見。多緯度立體地接觸歷史,以超功利的“大我”之心認知歷史發展脈絡,可收獲更多、更大、更本質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