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滋森
摘 要:農產品的質量永遠最受人們關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科學的病蟲害防治防治技術十分重要。本文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出發,主要分析與探討了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力求為相關工作者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防治技術;病蟲害防治
農作物種植者做好對作物病蟲害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雖然我國的農業種植業在不斷地變革中得到了發展,但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受植物的病蟲害影響最深,導致我國每年的糧食的生產都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出現的問題
筆者認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出現的問題有三點:第一點,缺少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體系。第二點,未能大范圍投入病蟲害防治技術,不但農作物種植人員專業素質不強,有關部門也并未予以重視。第三點,監管不夠嚴格,不重視對農作物的生產,防治手段單一且過量使用農藥,導致農作物種植環境惡化。以上三點是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因此一定要對其施以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對農作物病蟲害有效防治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病蟲害防治體系
健全的病蟲害防治體系是農作物能夠健康成長的保障。不過若是相關部門構建一個有效的病蟲害防治體系,則需在健全防治體系時,實行“因地制宜”的方式,即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相關的防治體系,切勿紙上談兵。而后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相關部門需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重視,建立防治組織,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并加強宣傳(墻體宣傳、手機信息宣傳等),引導種植者了解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意義,并規范其結構中的服務方式、收費標準。其次,建設監管部門進行嚴格監管。此舉不僅能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管理的力度,促使被監管的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提高,還能加快防治的進展速度。比如:在不同地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設制度健全、信譽良好、服務水平高的監管隊伍,保證讓基層的農作物種植者得到扶持與幫助,促進隊伍得到更好地發展,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雙贏,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最后,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病蟲害防治資金的投入,設立專項基金,引進大量“病蟲害”知識豐富以及技術熟練的防治人才,從而保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高效且順利的進行。例如:地方政府加大對有關部門的投資力度以及相關服務政策的優化,從而為當地的技術人員提供更加優質的培訓,確保引進人才技術的穩定性,提高技術水平。還可以憑借多種新的形式對種植者進行相關培訓,如講座、熱線電話等。
(二)加大技術投入,加強專業素質
科學的種植農作物才是我們應長期追尋的目標,所以應減少傳統化學防治技術的使用率,實行物理防治技術(憑借種植者的力量建立物理屏障來阻擋害蟲)或者生物防治技術(采用人工釋放害蟲天敵的方式防治蟲害)。例如:在通常情況下,物理防治技術不僅能達到十分有效的防治效果,而且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極小,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保護生態環境。雖然生物防治技術屬于環保防治技術,效果也很好,產生副作用和負面影響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因為其主要是通過種植者利用青蛙、七星瓢蟲等病蟲害的天敵來進行相關的防治工作,因此,需要長期觀測才能看到效果,適應性與工作效率較低。
為了實達成科學種植的目標,農作物種植者自身需擁有極高的專業素質,應不斷地學習相關的病蟲害防治知識,種植技術人員也應加強自身技術的拓展,爭取掌握更多樣化、更科學的農作物種植技術,使得農業的發展有技術保障。比如,當地的有關部門展開對種植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病蟲害防治意識,為其提供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鼓勵種植者們分享防治經驗與成果,從而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實現農業種植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三)嚴格監管,實現統一防治
在進行統一防治前,應先考慮農作物的種植背景,最主要的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防治工作。在作物種植前,必須將帶病的種子、遭到蟲害蛀食過的有蟲洞的種子或者是表觀不完整的種子進行及時的清除。此外,種植者需要先做好種植期間發生的病蟲害的管理,保障作物健康的成長。隨后應憑借有效的媒介對基層的農作物種植者宣揚專業化防治統治的先進性,降低農藥的使用效率與風險,力求轉變部分種植者落后的觀念。在此基礎上,促進其健康有序的發展,從而提高廣大農民的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的水平。革新服務機制,建立專業的扶持組織,促使管理的規范化。與此同時,在提高病蟲害防治意識的基礎上,要加大對技術的研發與投入,努力將科技化、科學化融入病蟲害防治。因為病蟲害在不同地區、不同時節的農作物身上所具有的種類和特點有其自己的規律,所以種植人員一定要不斷地進行實踐,了解病蟲害防治方法,豐富自身的種植經驗。在種植工作前仔細地對種子進行挑選,避免“裙帶影響”,破壞健康的種子;在種植過程中,種植者應考慮土壤環境以及病蟲害的特點,科學合理使用藥物,盡量降低農藥對環境的破壞。在收獲后種植者應當適當的翻新土壤,實行輪作種植,從而為下一輪農作物的種植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生長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最終提升農作物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防治的過程要實行多種多樣的治理措施,一定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不斷地進行有關的實踐,不要只采用單一的方案,應該將以上三種防治措施進行融合,促進糧食的生產,達到對綜合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從而更好地保障我國糧食的安全以及質量,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韋生貴.農作物病蟲害中預測預報以及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J].農家參謀,2019(18):8.
[2]王樹葉.農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以及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J].熱帶農業工程,2019,43(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