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迪
摘 要:臺州技師學院堅持“以培育臺州工匠為宗旨,以培養臺州主導產業高技能人才為導向”,從傳統的培養學歷人才向培育高技能人才轉變。本文主要介紹了臺州技師學院大力開展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專業建設和教學探索與創新,積極與地方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為學生設計符合臺州塑料模具行業發展需要和周邊輻射區域企業用工需求的模具設計課程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塑料模具設計 企業崗位需求 課程探索創新
課 題:本文系“臺州技師學院(籌)2018年度校級立項課題”(2018TJX12)的研究成果。
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具有根據產品的要求正確完成塑料模具設計的能力。傳統教學中以理論教學為主,以掌握知識為重點,缺少實踐教學環節,且課程教學考核單一,學生很難將零散的知識點與模具生產聯系起來,學生掌握的技能不能轉化成模具設計制造能力。因此學校需要對課程內容、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課程要符合臺州當地塑料模具企業所需模具設計崗位人才的培養要求,制定滿足臺州塑料模具行業的課程體系。
一、模具設計崗位要求分析
根據對模具設計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模具設計主管的調研,目前企業模具設計師崗位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如下。
第一,具備塑件測繪、圖紙繪畫能力。
第二,具備掌握AutoCAD繪圖能力。
第三,具備掌握UGNX10.0模具繪圖能力。
第四,具備塑料材料的選取和收縮率分析能力。
第五,具備塑料模具結構設計分析、圖紙繪制能力。
第六,具備設計塑料模具加工工藝及安裝能力。
二、課程創新點
1.培養目標
通過對企業工作流程以及模具設計崗位技能要求的調研分析,結合技師學院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在教授學生模具設計專業所需知識和技能時,應按照企業實際模具設計崗位要求進行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學和創新的能力;注重學生能力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2.課程案例
教師根據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將企業實際加工案例用于學生實際教學課程案例中,并對企業實際加工案例進行修改,保證符合學生現階段學習的要求,將每個知識點結合企業實際工作要求在教學中進行指導與驗證,通過實際案例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和吸收。注重學生實踐操作和技能的訓練,保證學生學習的知識技能無縫對接企業模具設計崗位要求。
3.課程內容
教師選擇適合教學的企業實際案例,將案例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剖析,把教材上的知識點和實際案例進行重組,教學要求一個學期完成一整個完整的模具設計項目,并把整個模具設計項目細化為一連串系統的知識點。保證學生能掌握每個知識點,并對知識點進行串聯學習,幫助學生將每個課時學到的知識點運用在完成模具設計項目中。
把塑料模具設計整門課的課程內容細分為以下模塊進行教學:草圖設計模塊、排位設計模塊、模胚設計模塊、分模設計模塊、行位(滑塊)設計模塊、斜頂設計模塊、頂出設計模塊、冷卻設計模塊、標準件設計模塊、組立圖設計模塊。
4.教學模式
傳統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只對學生傳授教材上的知識點,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但通過教材的知識點,學生無法直觀地理解塑料模具的結構和設計要求,很難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模具設計上。因此,教師需要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軟件使用相結合。學生每次上課課時為4課時,前2課時講解模具設計的理論知識,后2課時進行實踐,將理論知識運用到企業實際。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邊學、邊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5.考核與評價
傳統課程只注重于結果的考核,考核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以試卷的形式進行,而且考核內容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無法真正體現學生所掌握的實際技能。教師應該引入實踐性的考核形式,以引起學生對實際技能掌握的重視。考試總分按照100分計算,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平時表現按4:4:2的比例進行考核打分,得出學生的項目成績。
6.授課教師
傳統課程注重講授模具設計的理論知識,授課教師只需掌握教材的知識點,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即可。而創新課程與企業實際生產相接軌,授課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的知識點,而且要了解企業生產對于模具設計師的技能要求,并掌握模具設計的專業技能。創新課程對授課教師要求更加嚴格,因此需要教師進入企業一線崗位,實際了解企業模具崗位的技能要求并掌握模具設計專業技能。
三、強化師資建設與校企合作
創新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強,與企業實際生產緊密契合,所以培養“雙師型”人才必不可少。學校可以采取以下辦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第一,開展“專家講座”活動,聘請企業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家走進課堂參與教學;第二,安排優秀的模具設計組長指導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第三,安排優秀教師進入模具設計崗位一線深造學習;第四,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有效的實習制度。
四、完善課程建設
教師根據企業實際案例在對課程進行創新改革的同時,要注意與學校正常教學制度相契合,完成以下幾項內容:在將企業模具設計知識點添加到課程中的同時要對內容進行細化、篩選,使其與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課程體系接軌;編寫出符合創新課程的校本教材,讓學生在學習教學內容時有書面的知識講解;教師要按照新的課程內容制定出合適的教學大綱,合理分配課時,避免與學生的其他學習課時產生沖突;教師在傳授課堂知識前,要進行符合創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保證學生能正常地接受、理解新的知識與技能。
五、創新實施效果
傳統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內容豐富,學習難度較大,長時間的理論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差。在將課程進行創新后,把三維、二維設計軟件加入課程中,學生借助三維輔助設計軟件進行簡單及中等復雜程度的塑料模具設計,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生對于塑料模具結構在空間結構上的認識,開發了學生在塑料模具方面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很好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研究本課題時,課題主持人和所帶模具專業班級一起嘗試探究創新模具設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注重對模具設計實踐技能的掌握,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氣氛良好,課程成績合格達到97%,學生反響很好,激勵了教師繼續對本課程進行探索和創新。
六、結束語
本課程選擇具有職業性、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和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于崗位需求安排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企業實際生產知識提高操作技能。本課程教學創新的成功及所收到的效果,對本專業工學結合、理實一體課程及其他專業同類課程的設計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和芳.高職教育課程開發的理論探析[J].機械職業教育,2006(2).
[2]劉彥國.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3]王曉莉,穆瑞.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探索[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
[4]王沖.我國模具行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現狀及需求[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2).
[5]譚平宇,陳京生.模具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模具工業,2010(10).
[作者單位:臺州技師學院(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