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探討了“互聯網+”環境下,國貿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構建創新創業的師資隊伍,搭建實踐的平臺等等,這些措施希望給高職院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互聯網+;國貿專業;創新創業
現在隨著行業背景的轉化,跨境電商得以快速增長。高職院校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具備一定技能的人才。所以在人才培養標準確定的過程中,要轉變傳統以外貿業務為主的教學模式和相應的教學內容,相應的要突出跨境電商的內容,進行正確的定位。在國際貿易專業教育教學中,把創新和創業教育和跨境電商相應的內容結合起來,培養具備跨境電商知識以及創新和創業技能的人才是重中之重。
(一)培養體系的人才定位不準確
現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在國際貿易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非常迅速,很大程度上把外貿的創業門檻降低了,改變了傳統的貿易方式。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高職院校在對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沒有迎合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進行正確的定位。仍然只是培養人才傳統的報關、跟單和業務開發等相關方面的技能。幾乎沒有涉及到開拓新興市場以及創立小型的電商企業和風險防范相關方面的標準[1]。
(二)有關創新創業只是一種形式
現在整個國家提倡創新,高職院校也有一些公共選修課圍繞創新創業教育展開。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評價體系和相應的標準過于形式化,缺少針對性。創新創業的教育和學生的專業結合程度比較低,并沒有體現出國際貿易專業的技能要求和崗位特色。
(三)師資比較薄弱,缺乏實踐經驗
很多國貿專業的老師在畢業以后直接從事相應的教學工作,相對來說實踐經驗不足。雖然學校鼓勵教師到企業去實踐,但是沒有完善的機制,教師的實踐也僅僅是一種形式,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和具體實踐脫節。學校沒有相應的標準和體系,教師也沒有掌握國際貿易最新的動態,不利于在教學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的能力[2]。
在創新創業評價體系中,一種是通過定性評價或定量評價來完成。一種是過程評價或者是結論評價。不管使用怎樣的評價方式,對于國貿專業展開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均具有指導意義。定性和定量的評價,主要的區別表現在,材料的呈現方式和結論的評定上[3]。我們可以理解成是用文字或者是數字來描述。定性的評價,是總體上去把握評價對象的水平和性質,而定量則是使用數學方式去收集材料,處理材料,讓評價更簡便和客觀的呈現出來。過程性和總結性的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的時間以及目標上,我們可以把這理解成關注過程,或者是關注結果。過程性的評價指的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整個過程上面的評價,及時關注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且及時調整。所以在時間和形式上都是比較靈活的,針對某一個主題去收集材料形成評價、而總結性的評價是事后的評價,完成了創新創業教育以后再進行的評定,把教學活動取得的成績和預先設定的目標去對比,進行價值的判斷。還有一種是主觀的評價以及客觀的評價。主要表現在群體角度以及范圍上,關注學生的主觀滿意程度以及教師的投入度。對于國貿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來說,學校課程設置以及組織管理和時間安排等,這些內容大部分是以文本或者是數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這是客觀的指標。而在評價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創業意向和精神態度,設置學生能夠接受的相關標準,保證評價的真實和全面性,提升評價的可信度。
“互聯網+”背景之下,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把創新創業和行業需求結合起來。本次論文以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培養評價體系作為切入點進行研究。
(一)轉變評價觀念
在國貿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于教師課程改革以及環境等,而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高校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價值以及學生的獲得感,轉變評價的觀念,由評價的主體單一性,逐漸走向廣泛適用性,真正實現各個主體之間的平衡[4]。教育教學的效果不能僅僅依靠一個論文和一個試卷去進行評價,而是要有目標、有系統性地對學生創新創業的整個過程中的實踐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進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所以在國貿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過程中,要進行跟蹤性以及持續性的反饋,以提升創新創業的質量。
(二)開發及創新創業以及專業能力一體化的評價體系
“互聯網+”貿易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業態。顯然傳統的課程體系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此我們學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之上,根據國際貿易專業特點以及學校現有的條件,不斷創新,把創新創業內容和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結合起來,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前后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新的課程體系。以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商為主導,確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業務能力以及外貿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的能力。相應對基礎能力、專業課程、跨境電商課程進行系統結合和創新。基礎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養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財經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從業能力以及有關跨境電商實踐的能力。評價體系,突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以目標為導向,提高學生新的外貿技能。在互聯網+背景之下,對學生考核和評價的過程中,也要采取靈活的方式。
(三)提高教師創新創業的能力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實踐者。教師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培養人才的質量。為此我們學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由學校的專業教師、創新創業人員和企業的專家構成了三維教學團隊,打造雙師型的教師;更加注重實踐能力以及職業能力和技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切實加強對學生在實踐方面的教學。學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專業教師教學的水平。每年我們學校會指派教師參加以創新和創業和跨境電商為主題的相關方面的培訓。另外也會要求專業教師深入到跨境電商的企業進行實踐,每年最少要進行一個月的實踐。學校聘請社會上的創業成功人士以及優秀的畢業生來學校做兼職的教師,舉辦培訓講座給在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幫助和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構建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
針對在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上存在的問題,學校和企業展開深度合作。由學校的教師以及外貿企業家、跨境電商專家等,成立了創新創業工作室,給學生的實踐搭建了平臺。從國際貿易專業中,選擇對跨境電商以及互聯網有興趣的學生,組成了創業團隊。創業平臺在運行的過程中采取了兩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是創業平臺和跨境電商相應的企業合作,企業提供產品,學校的創業團隊負責產品銷售運營和平臺的維護,根據合同分配利潤,學生和企業的參與性都比較強,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去避免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降低學生創業的成本,并且學生還能夠親自參與到跨境電商業務中,讓學生熟悉相關的業務流程。另外對于企業來說也能夠取得利益,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雙贏。第二種是學校的創新創業團隊和跨境電商工作室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結合產品的供應商,創業團隊去完成文案設計以及產品的拍攝,上架處理訂單和客服等相關的業務流程。業務流程熟練以后,脫離創業工作室進行自主創業。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但是這種模式的風險也是比較大。所以我們學校采取這兩種模式來運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在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根據“互聯網+”的時代背景,轉變人才培養的模式,確定新的人才評價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優質的外貿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2018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8-03-05). http://www.gov.cn/zhuanti/2018lh/2018zfgzbg/zfgzbg.htm.
[2]劉燦亮,陸改紅.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職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構建——基于國際貿易專業[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40-42.
[3]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0):76-79.
[4]趙世磊,張彥卿,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職教通訊,2017(2):63-66.
【作者單位】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25
【作者簡介】
薛玉梅,1983.7,女,漢族,廣東汕頭,講師,國際貿易教學、科研、高校管理。
課題:“互聯網+”環境下國貿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編號:CYQN20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