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麗
【內容摘要】在基礎數學教育不斷發展的前提下,課程教學目標對高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閱讀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去分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下通過閱讀內容使學生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在數學教學上做到了學科思維的訓練,而高中數學的教學標準也能隨之深入。通過相關的知識應用去提升閱讀學習效果,在實踐性上進行擴散,從而減少知識面對高中生數學能力的制約,采用更加有效的培養策略深入發展數學學習。本文從高中數學閱讀應用的簡單分析與實踐出發,旨在通過閱讀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用數學語言解讀與認知世界。
【關鍵詞】高中生 數學閱讀 能力培養策略
在閱讀的應用下,教學也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在數學材料的閱讀中,有眾多的學生缺乏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只對一些軼事趣聞表現出想了解的欲望。而另一個方面則是教學模式上的固定化,在課堂這個狹窄的地界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與理解,而將閱讀放在課后則很少會有學生將時間花費在這一過程。兩者都沒有完全發揮出閱讀教學的優勢,學生只是迫于教師的壓力去完成閱讀這一教學任務,收不到好的成效。所以,作為教師的一份子,我根據閱讀的教學現狀做出了策略調整,在相關的數學能力上去做到對學生定向培養。以下從高實踐性的理論嘗試出發,談談數學閱讀的基礎與適合的教學方法,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做鋪墊。
一、培養高中生閱讀習慣,從行為模式出發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閱讀,養成的習慣對于閱讀本身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鍛煉學生的閱讀習慣,從數學發展史到各種理論的講解,在習慣導向下的概念、圖形與公式下的學習能學到更多內容。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學會用閱讀方式進行學習分析,理解數學家在提出理論中的應用思維,在多層次的思考下去重點解析數學思想,在引導啟發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而教師的數學閱讀教學也要從學生的行為模式上出發,觀察不同學生在閱讀中表現出的各種行為,從而調整閱讀內容的比重與豐富度,在有機地整合下使閱讀能強化教學地位。
舉例而言,在高中數學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計算機的發展史,從差分機到計算機,從圖靈測試到人工智能,使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基本的程序框圖。在興趣的引導下使學生學習邏輯門的概念,將數學上的1和0融入到其他學科中,進而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對計算機的算法與程序產生更多的熱情。并在一些基礎的算法語句中與編程代碼相聯系,使學生在與微機課的整合中學習數學的深入應用。而通過計算機的學習行為,觀察學生在這部分內容下的學習狀態。
二、展開問題導入,確定學生的理解
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它來強化鞏固知識基礎,在詳細的閱讀下教師需要展開問題導入,在解題中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具體的閱讀內容,學生能去分析一些細致的已知條件,在數學的解題思路與數據處理下拆解數學問題。而閱讀模式將通過問題能進行教學總結,使學生思考閱讀內容,而不是見過就忘。如此,對于一些艱深晦澀的數學知識閱讀,閱讀教學的效果能達到更好的水平,在問題的情景導入下,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上升一個新高度,教師也能更好地針對學生情況進行策略分析與調整。
舉例來說,在高中數學必修五第三章的教學中,針對不等關系與不等式,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作閱讀延伸,通過不等關系的確立,學生能更加詳細地理解數量關系與計量關系的變化。而在閱讀的提問中,教師也能去展開導入,提問學生相關的不等式表達,在柯西不等式等一眾常用的公式定理中,使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結構,在數量與計量上產生較深的認知。而對于后續的高次方程與二元方程組等,在能夠通過閱讀拓展視野的同時,增加學生對變量、移項與組合方面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三、進行閱讀標注,積極展開課后交流
由于高中的閱讀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以不能單純地將數學閱讀視作娛樂與放松,而是要在閱讀中輔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掌握高中數學學習中的重難點。因而,教師要學會進行閱讀標注,對閱讀內容中經典的數學語言展開表述與擴展,在開放性的學習政策下,使學生對相關的數學定義產生明確的理解,對特定詞匯與高頻定理詞匯有充分的認知。進而在后續的閱讀與解題中,使學生在交流中強化知識鞏固,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數學學習狀態的改善提供一個更好的基礎。
舉例說明,教師在讓學生展開對必修二的閱讀學習中,需要讓學生從輔導書與其他教輔資料上進行資源整合,對章節內空間直角坐標系內的點、線、面關系在公式上形成基礎判定。而在閱讀的重點標注下,通過向量之間的組合計算,使學生明白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等的判定過程,對坐標與向量的性質做到更好的學習。而在知識區域的劃定下,在相交、平行與垂直的關系交織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空間結構,對空間幾何體與直線方程做到形象思考,在相關的問題考核中能學會從這些方面入手,提高整體閱讀教學的質量,為學科素質的提高貢獻力量。
總結
目前教學現狀中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學生對高中知識定理的不熟練運用上,在重難點公式的解析與探索中不能良好地消化與理解,進而從局部延伸到整體,教學效果劣化。因而,教師可以利用數學閱讀這樣方式,在自主性學習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個人可以系統性地完成數學問題的解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數學學習習慣,因此,教學需要采取最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在一堆諸如課堂筆記、課外習題等的學習方法中,讓學生獲得在高中階段最重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從這個方面看,閱讀不失為一項良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靜.核心素養引領,踐行數學真閱讀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8.
[2]張銘軒.高中數學學習中閱讀學習法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