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面對風險挑戰,中國今年怎么干?一萬多字的報告透露出很多信息,不少重要工作將在年內部署完成!
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臺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
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堅決整治涉企違規收費。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
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今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愿緩繳政策,涉及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資助以訓穩崗,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
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賦予省級政府建設用地更大自主權。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鉤的不合理規定。限期清償政府機構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
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
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改造提升步行街。
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
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
實施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運轉,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搞好脫貧攻堅普查。
懲處違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加強農戶社會化服務。增加專項債券投入,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推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推進中日韓等自貿談判。
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
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
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
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
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落實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
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中國將同各國加強防疫合作,促進世界經濟穩定,推進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