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余杏娜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交融越來越頻繁。而電子物流、支付新型技術的創新也推動了跨境電商這種貿易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并帶來了貿易模式的變革。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根據“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基本情況建立灰色預測模型,以上海、廣東、浙江、福建四個省市為代表,分析跨境電商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力度;并得出結論為:跨境電商對于我國的外貿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進作用;總體來說,促進作用高于抑制作用。最后,文章進一步總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提出促進跨境電商平衡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商;對外貿易;一帶一路建設;灰色預測模型
中圖分類號:F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5-0011-05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ghai, Guangdong, Zhejiang and Fujian
Zhang Hui,Yu Xingna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 Zhou 510006)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one belt and one way” strategy, China's trade with other countries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The innovation of new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logistics and payment has also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hich is a new form of trade, and brought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trade model. Cross-border e-commerce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ross 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the article establishes a grey prediction model, taking fou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Guangdong, Shanghai, Fujian and Zhejia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providers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 Finally, the article further summarizes the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foreign trade; one belt and one road; grey prediction model
一、引言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與傳統貿易相比,跨境電商的B2C模式大大的降低了中間手續,從國內的生產廠商到B2C的平臺,最后直接到達國外消費者手里;而B2B模式相比于傳統貿易,完全消除了中間過程的其他廠商的轉換。根據國際經濟理論,這些都將大大增大了性價比高的產品的競爭力,久而久之,會提高產品的總體品質。跨境電商對傳統國際貿易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我們與沿線國家實現貿易經濟的互相融合,給東亞地區帶來了很大的發展。跨境電商的發展順應了貿易的潮流,也給“一帶一路”建設下的外貿的開展帶來了商機與便利。而具體來看,跨境電商對我國國際貿易帶來多大的影響?影響的機制如何?這將是本文進一步分析的重點。
二、“一帶一路”建設實施以來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一)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迅猛
2013年“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以來,我國的貿易市場擴展迅速;跨境電商這種貿易新業態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根據《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檢測報告》分析,跨境電商占進出口總額比例逐年上漲,從12.4%升到31.87%,增速高達10%。從圖1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的貨物貿易增長在2010-2017年增長交易總額有所滑落,但是跨境電商一直呈快速增長情況。
(二)跨境電商以出口為主
跨境電商的發展以出口為主,2013年出口占比達到85.70%,2018上半年占比為77.10%,進出口呈現逐漸的平衡,進口占比從14.3%升到22.9%。總體趨勢顯示為:以出口為主,進口逐漸增長見圖2、圖3。
(三)跨境電商以B2B的模式為主
自2013年以來,跨境電商以B2B的模式為主,占84%的規模;B2C雖然占比比較低,但是增長速度很快。這兩種模式相比較來看,B2B屬于比較粗放型、傳統的發展模式,僅是其簡單的電商化,沒有核心的品牌化。一旦其他國家電商行業也發展起來,我國背后的低成本制造優勢就會逐漸消退。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水平并不高,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大。而對于正在快速發展的B2C來說,雖然屬于比較新型的模式,但對物流技術,支付手段,通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其本身的營銷能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驗。而現階段,B2C模式定位是屬于比較低端的消費群體,還沒有形成很大的規模。這也說明,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比較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
從上述跨境電商近年來各方面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出:跨境電商的發展是全球線下零售向線上零售的滲透。從海外市場來看,跨境電商讓線下模式逐漸轉移到線上。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跨境電商令消費者跨越了空間選擇商品,大大節約了購買的時空限制,提高了購買效率,是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的方式。從廠商角度,跨境電商為他們創造了更大的海外市場。因此,跨境電商成為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的相互影響機理分析
(一)傳統貿易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機理
我國外貿行業多年從事傳統外貿累積的貿易經驗、客戶資源及物流、支付方式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跨境電商的崛起提供了一定的土壤。以我國同時期的西部地區為例,雖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其指定的西部18個省市同樣具有政策紅利,甚至政策的傾斜性更大,然而西部跨境電商的發展還是極其緩慢,西部跨境電商的總額不到一直具備豐富外貿經驗的東南沿海地區的3%。因此,傳統貿易對于跨境電商的發展是有極大的基礎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國內經濟發展基礎,推動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加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讓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傳統貿易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機理可如圖4所示。
(二)跨境電商對傳統貿易的影響機理
從宏觀層面看,跨境電商的出現拓寬了傳統貿易的銷售渠道,以前依靠人力宣傳,現在更多地依靠平臺宣傳;以前的宣傳是door to door ,以消費者為核心。現在是聚會式宣傳,把消費者帶進一定的平臺,讓消費者自己觀察,例如國內很火的雙十一、雙十二等大型電商活動。再者,跨境電商大大的縮短了對外貿易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大大縮減的交易程序。從中觀層面來看,跨境電商的平臺化,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出口種類,增大消費者的購買選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個性化選擇。從微觀層面來看,降低了貿易成本,加快了貿易周期。而從技術衍生角度來講,高效的技術會帶來制度和模式的轉換。例如跨境電商會帶來傳統貿易下國際貿易管理方式和營銷模式的轉換,帶動了國際貿易監管的轉換。
四、一帶一路建設下跨境電商對于我國國際貿易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介紹
1.GM灰色模型
GM模型,實際就是將原始數列經過累加生成后,建立具有微分、差分近似指數規律兼容的方程,成為灰色建模,所建模型稱為灰色模型,簡記為GM(Grey Model)。如GM(m,n)稱為m階n個變量的灰色模型,其中GM(1,1)模型是GM(1,n)模型的特例,是灰色系統最基本的模型,也是常用的預測模型。
2.我國跨境電商帶動效應模型
依據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的相互影響機理,我們建立跨境電商的帶動效應模型:
s=a+b (1)
其中a是傳統貿易進出口貿易總額,b是跨境電商貿易總額,s是我國貿易進出口貿易總額。當a的增長速率大于b時,不能說b對于s有抑制或者拉動的作用。所以必須在當b的增長速率大于a的增長速率時,根據灰色預測模型得到的真實值s。
假如s大于s,這說明:跨境電商對于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有抑制作用,如果s小于s,則說明:跨境電商對于我國進出口貿易有拉動作用。
如圖6所示,E1曲線表示跨境電商對我國國際貿易有拉動作用;E2曲線則表示跨境電商對我國國際貿易有抑制作用。
由圖7可以得出,從2010開始跨境電商的增長速度都是大于我國傳統貿易進出口的增長速度。結合跨境電商的帶動效應模型,并且本文所選數據是在2013年以后,這時段之后跨境電商增速都大于我國傳統貿易的增速。在模型(1)中,b是跨境電商的貿易額,并且b的增速大于a,通過下文比較實際值s跟預測值s的大小,假如預測值大于實際值,說明跨境電商對我國的國際貿易具有抑制作用,假如預測值小于實際值,說明跨境電商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有拉動作用。
(二)模型運用
1.數據處理
據所掌握的歷史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正常情況下,四個地區的總值較好地反映了相關指標的變化規律,這樣可以把預測評估分成兩部分:
第一,利用灰色理論建立GM(1,1)模型,由2010-2015年的總值預測2016-2020年總值;第二,通過歷史數據計算代表城市指標值與進出口總額的關系,從而可預測出正常情況下2016年每個代表地區的指標值,再與實際值比較可以估算出跨境電商實際造成的影響。
2.精度檢驗
殘差檢驗精度等級通過平均相對誤差值q的大小進行劃分,平均相對誤差越小,則該模型的精度越大。其共分四級:0≤q≤0.01為一級,表示精度很高。該模型非常適用;0.010.20,則該模型不適合。
3.檢測結果
依據上述原理建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預測GM(1,1)模型,根據北巖GM(1,1)灰色模型預測軟件計算,預測結果如下:
根據數據模型檢驗結果,各精確評價合格,預測結果可以信任。以下是實證的結果:
根據上述我國貿易總額的預測結果顯示,從2013年起到2015年貿易總額的預測值低于于實際總值,說明在跨境電商對于我國國際貿易是促進作用的。從2015-2017年預測值高于實際值,說明跨境電商在這段時間對于我國國際貿易是起抑制作用。而從2017年開始,預測值一直低于實際值,說明跨境電商又對于我國國際貿易有拉動作用。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市的預測結果與四省貿易總額是比較接近的。以四省貿易總額來觀測“一帶一路”政策實施以來的趨勢,可得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截止2017年,跨境電商對于我國國際貿易是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進作用,且促進作用高于抑制作用。
4.實證結論分析
以2010-2018年為原始數據,預測2015-2022年,我國貿易總額預測值高于實際數據。這說明,跨境電商到2017年對國際貿易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進作用,由上幾幅圖均可顯示,到2017年后出現一個跨境電商不斷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一個年截點。按廣東、浙江、福建、上海為“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代表省市的數據預測,2017年預測值都是大于原始數據值,這說明發展前期中跨境電商對于國際貿易的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也與這段時間外貿的轉型升級相關。但預測結果也顯示,在2017年以后,跨境電商的發展仍將會拉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根據前文分析,說明國際貿易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發展土壤,然而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極其不平衡,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很多地方存在貿易空白區,要發展跨境電商的條件還不夠成熟。反過來說,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也是長期的,并且是需要不斷嘗試的,跨境電商畢竟是新興事物,在物流、通關、支付技術層面上存在滯后情況,其健康良性的發展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一帶一路政策紅利的持續帶動下,我國設施、技術、人員達到一定積累,跨境電商必將成為一個爆發的引擎力。
五、一帶一路建設下跨境電商發展的建議分析
(一)差異化地利用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優惠政策
實證分析結論顯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下,跨境電子商務對一帶一路區域在部分時段會呈現負經濟貢獻;并且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的拉動作用可能仍然無法抵消當前全球貿易方式的變化所帶來的經濟衰退;所以,從長遠來看,跨境電商具有拉動國際貿易的趨勢是緩慢的。從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出發,充分明確區域產品在一帶一路上的市場份額和潛在空間,有的放矢,實施差異化的促進策略。如果忽視這一本質,并以統一的范式推行這些政策和措施,就必然會加速在新的跨境電子商務商業模式下擴大區域差距。同時,這也將極大地限制這些優惠政策的充分實施。
(二)以跨境電商為著力點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在我國東部和西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差距很大。中部地區的跨境電子商務對區域經濟具有推動作用,但其作用極為有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部地區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也就是它能夠帶動其他地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主要由東部地區的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跨境電商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區域差距縮小。在東部地區,隨著一帶一路區域自主發展能力的提高,東部地區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格局將被打破,因此這些區域中跨境電子商務在短期內的貢獻率將會下降。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積極引導一帶一路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有效縮小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
(三)強化以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為主導的消費理念
隨著人們對電子商務認識的加深、產品選擇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擴大了人們消費的空間和時間半徑。因此,當一個消費者的多維需求增加時,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將逐漸成為主導的消費概念,這將使有限的人口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翻倍。跨境電子商務可以為一帶一路區域的消費者提供非常低的交易成本。因此,在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出現的今天,應積極引導一帶一路地區消費者進一步加強消費理念,從而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志成,朱文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進出口貿易關系——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證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15(5):103-111.
[2] 羅 娜,羅樂娟.基于“一帶一路”的跨境電商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20):132-134.
[3] 劉小軍,張 濱.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物流的協作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5):115-120.
[4] 朱文博.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中國跨境電商研究[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7.
[5] 韋斐瓊.“一帶一路”戰略紅利下跨境電商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3):62-70.
[6] Waqas Ahmed,? QingmeiTan, Sharafat Ali. Strategic Negotiation for Resolv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Dispute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M].Newyork: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8-(8)-22.
[7] DeqiangLi,? LaijunZhao,? ChenchenWang,? WenjunSun, JianXue. Selection of Chinas imported grain distribution cent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18(7).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