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彩 李麗珍 鐘秋紅 藍家富 羅雪清 崔翠新

【關鍵詞】 超聲診斷學;網絡實時教學系統;見習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5.018
超聲診斷學是一門由超聲工程學、醫學和計算機科學組成的臨床學科,該學科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超聲診斷學的教學過程由理論教學和見習教學組成,學生在進入醫院實習之前必須通過見習課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因此如何提高見習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將理論知識轉化應用于臨床,一直是超聲診斷學見習課改革的焦點[2]。我科將網絡實時教學系統應用于超聲診斷學見習課中,旨在提高見習課的教學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右江民族醫學院2016級醫學影像本科專業學生共120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網絡實時教學組60人(男28人,女32人),傳統教學組60人(男29人,女31人)。所有研究對象在完成超聲診斷學相應的理論課學習之后開始上見習課,理論課的授課教師、教材、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都相同。見習課課時為33學時,分11次進行,每次完成3學時。兩組學生的性別及入學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網絡實訓室基本配置
右江民族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實訓部超聲實訓室配置:120臺可用于網絡實時教學系統的電腦、3套用于直播的攝像儀器及電腦(安放在附屬醫院超聲醫學科)、8臺彩色超聲診斷儀(在實訓室用于學生練習技能操作)。
1.3 教學方法
網絡實時教學組:見習課在實訓室授課,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1個學時):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7~8人,由兩名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正常切面,規范操作手法及切面圖講解。第二部分(2個學時):將學生集中在同一個教室,每人一臺電腦觀看實時操作圖像(可以同時觀看切面圖像以及教師的操作手法),由一名有經驗的帶教老師在附屬醫院超聲科診室進行病例圖像的實時操作及講解,講解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隨時互動。每次見習課前準備典型病例以及相關臨床資料,用于引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臨床診斷思維。傳統教學組:見習課在附屬醫院超聲科診室進行授課。將學生分為4組,每組約15名同學。分別由4名帶教老師在不同的診室進行帶教,老師在給病人做檢查的同時給學生講解圖像及操作手法。由于患者較多,學生基本不能上機操作。
1.4 評價方法
所有教學內容結束后,進行見習課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在超聲實訓室進行,設備使用實訓室配備的超聲診斷儀。選擇男同學作為考試模特,以肝臟和心臟超聲切面作為考核項目,評分標準包括以下內容:(1)檢查前準備10分;(2)儀器調節15分;(3)檢查方法與要求20分;(4)操作步驟、規范15分;(5)超聲報告描述20分;(6)超聲診斷5分;(7)提問相關問題15分。滿分100分。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包括以下幾項內容:(1)是否提高學習興趣20分;(2)教學課時安排是否合理20分;(3)教學儀器設備和教學場地使用是否滿意20分;(4)學生對教師操作過程的講解和回答是否滿意20分;(5)指導學生的操作手法是否到位20分。每個問題滿意20分,較滿意15分,一般滿意5~10分,不滿意0分。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果
兩組見習技能考核及滿意度調查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網絡實時教學組的學生成績及滿意度均高于傳統教學組。見表1。
3 討論
超聲診斷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見習課是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重要環節,做好見習課帶教工作對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教師要在開展教學改革中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雖然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被應用于超聲診斷學見習課堂,譬如PBL教學法、PDCA循環管理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1],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目前超聲診斷學見習課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4]:(1)見習課教學內容較多,包括腹部、婦產、心臟、淺表血管及小器官、超聲介入等內容,大量的教學內容與有限的見習課課時不匹配,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以上教學內容。(2)臨床工作繁忙、醫患關系緊張、診室空間有限等原因,限制了見習課的開展,學生很少有上機操作的機會,嚴重影響了見習課的教學效果。(3)傳統的見習課主要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聽課,缺乏上機操作,動手能力差,不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形成。(4)臨床帶教老師肩負著繁重的日常臨床診療工作,同時受到客觀條件影響,很難完成高質量的見習課帶教工作。因此,如何更好地解決超聲診斷學見習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本教研室購買了網絡實時教學系統,同時配備8臺高檔超聲儀器,構成了超聲影像實訓室,專用于超聲診斷學見習課。與傳統見習教學相比,網絡實時教學系統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1)增加了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2)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解決了教學場地限制和復雜的醫患矛盾;(4)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網絡實時教學組的超聲見習技能考核得分和教學滿意度調查得分均高于傳統教學組,學生在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和調節、掃查切面的完整性和規范性、對圖像解剖結構的理解、回答問題等方面得分均較高。傳統教學組見習技能考核普遍存在的問題:(1)醫患溝通欠缺;(2)儀器使用不熟悉;(3)掃查切面不完整。這些問題可能是由于見習課缺乏上機操作造成的。在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時,學生普遍認為網絡教學系統能提高學習興趣,其中對教學場地空間自由度、教師操作手法演示、指導學生的操作等方面滿意度均高達100%。研究結果說明網絡實時教學系統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網絡實時教學系統為超聲診斷學的見習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不用到醫院就能見習到臨床工作的“情境再現”,解決了保護患者隱私、教學場地限制、教學課時有限等問題。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網絡實時教學系統傳輸圖像的分辨率差;學生上機操作僅是正常的模特,不能操作異常病例,對異常圖像的理解不夠深入;師資的規范化培訓問題等。網絡實時教學系統符合目前超聲影像網絡數據化的時代要求,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網絡實時教學系統的優勢,需要我們在今后的超聲教學工作實踐中去深入地探索與驗證。
綜上所述,網絡實時教學系統能提高超聲診斷學見習課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陳蕊,趙佳琦.基于智能便攜彩超云技術的實時遠程教學系統在超聲診斷學實踐帶教中的初步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9,21(4):309-311.
[2]? 姜嵐,朱梅,彭娟,?等.多模式教學法在超聲診斷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1):3-6.
[3]? 李清鋒,黃斌,黃德尤,?等.綜合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中的初步應用[J].右江醫學,2013,41(2):300-302.
[4]? 高靜,李玉宏.移動PBL在醫學超聲診斷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5):17-19.
(收稿日期:2020-02-12 修回日期:2020-03-10)
(編輯:梁明佩)
基金項目:右江民族醫學院教改研究資助項目(J2013-12)
作者簡介:陳成彩,男,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研究方向:超聲診斷。E-mail:108363047@qq.com
通信作者:鐘秋紅。E-mail:zhouqiuhong7879@163.com
[本文引用格式]陳成彩,李麗珍,鐘秋紅,等.網絡實時教學系統在超聲診斷學見習課中的應用[J].右江醫學,2020,48(5):39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