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
【內容摘要】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重在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認識,并樹立起明確的目標,進而不斷努力提升自我。將其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融合到一起,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升華學生的情感,形成正確的生涯規劃意識,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本文以生涯規劃和高中語文教學為切入點,擬對二者之間的融合進行粗淺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生涯規劃 高中語文 中學生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規定: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指導高中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生規劃,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就是: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語文這一學科的優勢,在進行知識教育的過程中,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并認真地進行人生規劃,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學科,不僅承擔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和提升;同時,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內容都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每一個作者都具有高大、光輝的形象。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的最佳素材。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將學生的生涯教育融入其中,充分體現語文的人文價值[1]。
一、感悟教材內容,形成正確價值觀念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其中凝聚著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和對未來的感悟與思考,是引領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的最佳素材。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并在具體的語文內容教學中,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
例如:《我與地壇》,該文是一篇蘊含哲理的抒情散文,作者以自己所遭受的厄運作為出發點,并由此對苦難、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這篇文章對于培養學生的生死觀、堅韌不拔的意志、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并逐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體會到作者頑強的生命力,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情感升華,幫助學生學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并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使其勇敢地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逆境。同樣還有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主題明確,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將作者強調的唯才是舉的舉措,實現統一霸業的報負融合到詩中。該詩運用比興的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教學中,老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虛度光陰,努力提升自己。
二、剖析作者,進而不斷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是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基礎。一位職業規劃教育學者曾說“如果孩子在中小學期間就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和能力等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希望從事什么職業,并在此基礎上對這一職業進行探索和研究,那么日后的選擇必然不會盲目”。因此,教師在進行生涯教育的過程,必須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清楚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涯規劃。
例如,在進行《歸去來兮辭》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陶淵明性格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個性特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生涯規劃。需要說明的是,在利用作品中人物性格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完成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對人物性格進行全面的解析,分析出哪些性格是可以幫助學生未來事業成功的,哪些性格特點是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進而指導學生揚長避短,選擇最為合適的發展途徑[2]。又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作于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蘇軾因“烏臺詩案”諷刺新法被貶,心中苦悶,寄情山水來消遣時光,感慨赤壁景色的秀麗,追憶周瑜當年風光無限,有感而作。此詞懷古抒情,詠赤壁、懷周瑜,曲折地抒發自己功業未建、遭受挫折、懷才不遇的心情,進而又轉為以自己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體現出蘇軾的豁達樂觀——雖然仕途坎坷,但作者卻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學生如果能明白蘇軾這種超然的生活態度對其以后的人生定是大有裨益。
三、實踐體驗,準確定位生涯目標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多數人面臨的壓力都比較大,甚至有部分學生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同時,多數高中生整天被困在校園中,被困在書本學習中,以至于根本沒有時間去接觸和了解社會,以至于對自己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沒有明確生涯規劃目標。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充分結合文章中的相關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實踐交流活動、體驗活動等,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經歷,使其對自己擁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學會人生的取舍。
例如,在學習完《紀念劉和珍君》這一篇文章之后,可以結合一系列問題,組織學生到英雄紀念館進行參觀,待到學生對相關的問題了解之后,可讓學生思考“將來如何報效社會、報效家鄉”等,從而促使學生情感升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會對自己進行更加清楚的認識,進而逐步明確自己的生涯規劃。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寒暑假到商場、工廠等地方打假期工,提倡學生參與各種社團活動,體驗各種職業,豐富學生的經歷,幫助學生準確定位生涯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高中學生的生涯教育,對于學生認識自我、找準正確的發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具體進行生涯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語文的學科優勢,將二者有機融合到一起,在語文教學中也同步實現生涯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譚蘭英.論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32+34.
[2]楊愛樂.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初探[J].漢字文化,2018(21):72-73.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