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海
摘 要:在我國,玉米既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所以,玉米在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我國玉米種植地區不斷增多,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時也起到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為了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產量,不斷創新玉米培育種植技術成為基本途徑之一,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新技術不斷出現,有效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其中新技術對于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也顯而易見。本文對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進行相關討論。
關鍵詞:新技術;玉米種植;種植效率
近年來,玉米作物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種植玉米,但種植玉米并不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因為玉米的種類眾多,不同的玉米種類對于種植條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我國農業生產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就玉米種植業而言,新技術的出現既有效的提升了玉米作物的產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玉米的質量,可見,新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玉米種植效率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技術出現,并應用到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當中。
一、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
(一)玉米種植栽培技術方面
玉米種植栽培技術一直都在不斷革新,就當前我國玉米種植技術的發展現狀而言,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開始出現,并實現大范圍應用,人們對于新技術的接納程度也比較高,新技術有效的提升了玉米的質量和產量,農民對新技術十分認可。同時,農民對于新技術的功能也開始從產量升級轉移到技術升級,農民希望能夠出現更多新技術來提升玉米種植栽培效率,以此提升玉米的成活率和玉米的營養價值,生產出更為優質玉米。
(二)農業用地規模方面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業用地已經開始實現集中化管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農業用地集中起來種植玉米等經濟作物,并十分注重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新型種植技術不僅提升了玉米種植的效率,也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
(三)國家對玉米種植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
近年來,國家日益關注農業發展狀況,不僅在玉米種子改良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也在新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在政策方面也有所表現,一方面鼓勵農民積極擴大玉米種植面積,另一方面還對農民予以財務上的支持。
二、玉米種植新技術介紹
(一)大壟雙行栽培技術
大壟雙行栽培技術是以傳統的小壟栽培技術為基礎,合并2條60cm小壟,使其成為一個大壟,間距為120cm。也可以合并3條60cm的小壟為2壟,間距為60cm。每壟種植2行玉米,行距控制在30~40cm。該技術主要應用在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土壤肥力充足的地區,不宜在坡耕地、沙崗地等區域使用,也不宜在連作時間超過3年的土地上應用。在前作收獲結束之后,要采用深松滅、深松旋耕起復式作業的方式對土地進行平整,以秋翻地為基礎進行基肥施加。翻耕深度不能低于25cm,不能出現漏耕、重復耕種等情況。
(二)移栽地膜栽培技術
移栽地膜栽培技術應用于春玉米的種植,主要針對前期凍害、漬害問題進行處理,能夠解決地膜單項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下、壯苗情況不佳等問題,利用該技術可以降低天氣條件對玉米種植的影響,從而實現早苗、壯齊苗等種植目標。該技術主要選擇晚熟型雜交玉米,可以采用雙季栽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單項地膜覆蓋栽培的方式。要保障選擇的玉米品種具有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增產潛力大等特點。在壯苗培育階段,可以將單膜棚架育苗為基礎,覆蓋一層新的地膜。
三、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
(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
想要提升農作物的產量,首先要提高的就是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就玉米作物栽培技術而言,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不僅改變了傳統玉米栽培方式,也有效地提升了玉米栽培效率,進而提升了玉米的產量,目前,我國玉米產量已經是前五年的十倍,這就是新型玉米栽培技術的作用。同時,我國農業技術研究人員正致力于研發出更加先進的農業技術,未來,將會有更多適應我國農業發展和實際需要的農業新技術出現。
(二)病蟲害防治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
病蟲害一直都是威脅農業發展的首要問題,無論是哪一種作物,其生長過程都將面臨到病蟲害這一大關,對此,消滅病蟲害一直都是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隨著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出現,防治玉米病蟲害的方式開始增多,并且效果顯著,病蟲害一般發生于種子栽培期和玉米生長后期,首先,就玉米種子栽培期而言,現代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在種子培育期開展前期病蟲害預防工作,對種子進行集中處理;其次,在種子正式種植到土壤中并逐漸步入生長后期時,預防病蟲害的主要實施者將變成農民,農民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民要利用現代病蟲害防治知識和技術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治理,及時遏制住病蟲害的發生,提升玉米種植效率。
(三)玉米種植機械化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正在不斷推進,所謂“農業機械化”,就是利用機器代替人工開展相關農業工作,這不僅能夠解放更多的生產勞動了,也能夠為人們帶來豐厚效益。農業機械化的出現為玉米種植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技術上的支持,越來越多的機械操作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科學合理的耕作方式,并且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集中化管理,達到提升玉米產量的目的。
(四)玉米種植的密植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
提升玉米產量的方式有很多種,密植技術就是其中一種,密植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種植的科學性,也能夠通過調節玉米的產量實現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最大化。所謂“密植”,就是充分利用現有土地,對其進行合理規劃,然后種植數量較為密集的玉米,在此過程中,要對玉米植株間的間距和行距進行嚴格測算,以保證玉米植株間能夠接收到充分的陽光照射,其根莖能夠獲得充分的水土養分。
四、結束語
新技術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我國傳統的玉米種植栽培模式,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我國玉米的產量,并從根本上提升了玉米的質量,這一切都得益于科學技術的發展,由此可見,科學技術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應用各類新型技術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根據當前我國玉米種植現狀來選擇合適的種植栽培技術,還要注重培養農民對于新技術的學習意識和掌握意識,只有從技術上和意識上入手,才能夠將新技術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并促進我國玉米種植效率的有效提升,進而提升我國整體農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向紅英.淺析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4):181-181.
[2]劉金云.淺析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種子科技,2019(8):60-61.
[3]秦慧慧,趙海云,秦堃.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分析[J].山西農經,2017(18):59-59.
[4]葉培壽.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4):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