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強 楊萍
摘 要:闡述了數字時代下生態金融服務的內涵與特征、構建與服務、平臺與運營,并對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希望為未來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借鑒,以促進數字時代的生態金融服務的進步。
關鍵詞:數字時代;金融機構;生態金融服務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160-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人與人之間的經濟活動主要通過交易的方式展開。分工及協作是經濟學中的重要理念,社會協作對促進經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對資源配置有強大的指揮控制能力,在經濟市場中有較高的公信力,吸引了眾多企業進行交易活動,通過對多種要素進行整合,提高經濟效能,同時為數字時代金融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 ?生態金融的內涵與特征
1.1 ?生態金融的內涵
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迅速,整體朝著生態化方向發展。金融服務要想始終保持先進水平,就必須保持先進性,不斷創新,促進金融服務產業跨界整合。網上交易銀行的出現就是跨界融合的體現,推動了線下產業向互聯網線上產業的轉型發展,是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以中信銀行為例,中信銀行以實體產業為基礎,在發展實體產業實現金融交易的同時,積極引入互聯網思維,發展網上交易,使銀行金融交易更加便捷高效。生態金融就是通過線上平臺,根據客戶需求在自行創建的交易情境中實現交易,將各種要素融合在一起,為跨界融合提供支持,為客戶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服務[1]。
1.2 ?生態金融的特征
1.2.1 ?數據化轉型
生態金融之所以能夠實現數據共享,是受互聯網特征及其自身的開放性共同的影響。眾所周知,生態金融的核心要素是數據,因此,數據共享是前提。生態金融操作離不開對數據的利用,以此來實現線上服務及智能化服務。調查顯示,國際上水平較高的銀行都對自身業務核心進行了改造,促進核心業務數字化,較好地實現了與其他機構的合作共贏,為客戶提供更多便捷、高效、優質的線上服務。
1.2.2 ?場景化服務
生態金融是建立在互聯網平臺上,將銀行的線下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情景化服務,使生態金融客戶在線上也能實現正常交易。
1.2.3 ?平臺化運營
金融服務主體有很多,如商業銀行、金融公司等。生態金融是將過去傳統的服務主體進行高度融合,使客戶在一個平臺上同時實現資金、支付和結算等多種服務環節,保證數據實現生態循環,對金融行業的穩定性起到控制作用[2]。
1.2.4 ?共享化模式
客戶與數據、服務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生態金融較好地推動了三者之間的交流和共享,同時不斷促進形成平臺完善與發展。
2 ?生態金融的構建與服務
生態金融是對金融服務的創新與發展,是一種新生的服務模式。運營生態金融需要系統思維及一定的方法對金融服務進行指導。在這個過程中,銀行自身有信用和客戶資源等多重優勢,所以銀行是參與者,也是建立生態金融服務體系的創建者。
基于互聯網精神的指導,銀行與各合作伙伴之間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根據自身優勢和能力的不同,將能力范圍內的工作做到最好,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實現生態金融價值最大化,實現各銀行和合作機構合作共贏。
生態金融具有其特有的服務方式,主要為場景自建、嵌入場景及輸出場景。場景自建是通過網銀及手機銀行等各種渠道,實現對金融服務的場景化,為電商發展奠定基礎,從而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便捷的服務。嵌入場景是將產品的服務嵌入到場景當中去,例如支付、理財等,嵌入到場景中的是一項項服務方式,從而實現高效服務,通常應用在大型企業當中。輸出場景是銀行通過將自身的風控、信用評級等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再對整合過的能力和服務進行打包,輸出成為客戶提供便捷服務的場景,適用于中小型企業。
銀行在我國交易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其先進的理念始終是各行業前進的標桿。銀行系統較好地融合了當前先進的金融科技,也能夠擔負起整個平臺的建設和維護重任,對其他生態要素的吸引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金融機構都有其特有的定位,因此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從客戶定位及風險偏好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從而提高競爭優勢,努力形成各金融機構相互競爭、共同進步的趨勢,從而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3 ?生態金融的平臺和運營
隨著金融行業發展,金融服務的功能越來越多,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不僅保證了金融服務功能的較好實現,同時大大減少了服務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云計算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使其更加平臺化、生態化。過去人們的銀行交易行為偏向于電子化,如今銀行的服務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朝著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取得了質的進步。銀行通過利用越發成熟的技術開展銀行服務,大大提高了銀行的業務水平,同時對提升客戶的體驗好感度有明顯作用。
4 ?構建未來生態金融的路徑
(1)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銀行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可以借助這一優勢,選擇從理念到能力都比較適合的合作伙伴,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2)建立開放式的鏈接平臺。生態金融主體的需求多樣,銀行應結合實際情況,搭建開放式平臺。該平臺應具有較明顯的體系化和分層化特點。
(3)優化管理合作伙伴。優勝劣汰是亙古不變的法則,應選擇在內外都有競爭力的機構作為合作伙伴,淘汰不合格的合作伙伴,不斷提高各自能力和水平,實現共贏。
(4)輸出專業能力。重視輸出專業能力,滿足客戶對金融的需求,同時利用平臺輸出主體能力,構建良好的循環系統。其中,身份認證、數據共享等功能對構建平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5 ?結束語
在數字時代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時代發展帶來的壓力和影響,只有不斷豐富、提高自身水平的行業和機構,才能在充滿挑戰的時代脫穎而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生態金融服務,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須創新升級金融服務模式,為社會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行業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谷留鋒.基于平臺生態系統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演化邏輯[J].技術經濟,2019,38(12):77-82.
[2]王鵬虎,高彬,侯敬雯.數字時代的生態金融服務[J].中國金融,2017(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