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祥慧
我的抗疫故事開始于2020年1月31日的一通電話——母親感嘆生意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基本停工,同時問我:“疫情當前,我們能做些什么?”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深思,當時武漢由于“封城”,物資緊張,需要大量生活必需品。母親常年從事蔬菜貿易工作,便提議將自家公司準備售賣的蔬菜捐去武漢。她對我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是黨員,國家需要時一定要盡力而為。”
第二天,我們家公司所存的蔬菜便全部從產地裝車,帶著母親真摯的祝福,浩浩蕩蕩地前往武漢農貿批發市場,最終交由政府統一分配給前線醫護人員和相關工作者。母親的義舉沒有要求轟轟烈烈的宣傳,武漢人民不知道這批愛心蔬菜來自何人,她甚至連一條朋友圈都沒有發。
我是一名90后黨員,張文宏醫生的“共產黨員都跟我上”的口號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便積極報名南京團市委的招募,成為南京南站的志愿者。此后,我同團市委、南京人防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志愿者們一起,共同守護南京的南大門。
處在防疫一線的志愿服務工作風險很大,面對四面八方的旅客,我們必須做好嚴密防護。防護物資的消耗很大,日均消耗48副手套、50只口罩和24件防護服。可是疫情防控初期每日能夠發放的防護物資非常有限,有些防護服不得不重復使用。疫情不知何時結束,堅守一線的志愿者的安全難以得到保證。面對這個問題,我憂心如焚。
經過深思熟慮,我自掏腰包捐款5000元用來購買防護物資,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捐款。當我再次站在志愿服務的崗位上,和小伙伴們一起穿上嶄新的防護服時,心中充滿了自豪。平凡的我能夠保護身邊二十多位小伙伴的安全,這是我的驕傲。
4月8日,武漢解除“封城”,我向組織請戰,去有武漢旅客的通道,見證和迎接來自武漢的第一批旅客。10點30分,從武漢開往上海虹橋方向的列車經停南京南站,闊別76天的武漢人民終于順利抵寧。這一刻我永生難忘,疫情防控期間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可疫情并沒有結束,隨著湖北地區和全國各地旅客流量的劇增,南京南站面臨著極大的安全挑戰,需要有人近距離排查登記湖北籍旅客的信息。以往的工作雖然有風險,但畢竟是有安全距離的,武漢剛剛解封,疫情還未過去,直接與湖北人員接觸的排查工作讓一些志愿者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同樣,我也收到了家人的叮囑。但是,如果大家都不上前,誰去完成這項工作呢?沒有想太多,第二天我便同南京南站的防疫人員在站內核心區一同作戰了。
這項工作需要耐心和勇氣。對于每一個旅客,我們要細心詢問來處,檢查身份信息,對湖北來的旅客進行信息登記。記得我第一次接觸的武漢旅客,是一個十分柔弱的姑娘,我問了三次,她才怯怯地告訴我她從武漢來。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疫情帶給武漢人民的心靈創傷。這兒是他們抵寧的第一站,應當讓湖北人民感受到金陵城的溫暖。當時這個姑娘趕緊拿出綠碼,告訴我,她是健康的。我平復心情,耐心地告訴她,湖北人員憑防疫綠碼在南京城是暢行無阻的,不用擔心,現在只需要進行正常的信息錄入即可,隨即我引導她進行了登記。這次引導活動,讓我真正理解了“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真正含義,也理解了志愿者工作的崇高意義。
這個假期對于我來說是漫長的,也是意義非凡的。志愿者的工作讓我迅速成長,作為一名90后青年黨員,有機會在疫情防控期間盡己所能,守護南京的南大門,讓來自遠方的朋友感受到金陵城的溫暖,我感到無限光榮。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