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雯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而今,在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可持續”成為其核心要義。用“可持續發展”概念界定“經濟體系”的性質,不僅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還需確保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等諸多因素的良性循環。
“可持續發展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是各方最大利益契合點和最佳合作切入點?!绷暯街飨诔鱿诙龑檬ケ说帽H經濟論壇時這樣表示。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國政府促進經濟發展,保護全球環境的共識。在全球經濟發展不均衡、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下,共建“一帶一路”,為沿線各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推動了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首先,“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涵蓋全球總人口的2/3,占全球經濟規模的1/3,且普遍處于經濟發展上升期?;A設施建設對于沿線國家來說,既迫切又必須。
6年來,從亞洲到非洲,從陸地到海洋,一條條鐵路、一座座橋梁、一個個園區……通過提升交通能力、建立通信網絡、產業園區、經濟走廊等,沿線國家的區域經濟、教育水平、人力資本等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條件不斷完善,形成可持續發展閉環。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已完成和規劃中的“一帶一路”交通運輸項目將使沿線國家與地區的貨運時間平均減少1.7%3.2%,使全球平均航運時間減少1.2%2.5%,使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實際收入增長1.2%3.4%,全球實際收入將增長0.7%-2.9%?!耙粠б宦贰苯ㄔO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日漸顯現。
其次,融資的暢通是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發動機?!耙粠б宦贰苯ㄔO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合作,資金需求量巨大、項目建設周期較長,融資如不可持續,會影響項目進展和經濟效益。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融資渠道的建設,都為相關國家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支持。
此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持續深化。中歐班列的開行、航空航線的新增,打破地域壁壘限制,搭建起我國內陸城市連接外界的橋梁,拓寬加深了中外經濟合作的方式、領域。目前,中歐班列開行范圍覆蓋我國主要省市區和歐洲侶個國家55個城市,各國間的優質產品實現了雙向流動,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大動脈就此形成。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說,“中國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中國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這里我要說,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成功舉辦兩屆的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打造越來越開放市場的有力證明。中東歐的畜牧產品、東南亞的天然橡膠、俄羅斯的農產品等已源源不斷走進了中國家庭。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累計進口商品104342億元,同比增加89億元。進博會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又一重要平臺,也成為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依托“一帶一路”搭建的國際合作平臺,各方攜手同行,不斷推進實現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提升沿線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許,這也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終極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