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嬪



2019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因帶動5億人參與低碳生活,并將碳減排量轉化為種植在荒漠化地區的1 22億棵真樹,支付寶螞蟻森林被授予2019年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本次獲獎也是繼20侶年浙江省“千村萬戶”工程、2017塞罕壩治沙之后,聯合國連續第三年把地球衛士獎頒發給中國,這背后是對中國生態文明的肯定。
同時,綠色“一帶一路”也在沿線國家和地區不斷延伸。中企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建設的首座固體廢物處理廠將幫助破解斯里蘭卡垃圾難題;在束埔寨建設水電站的同時不忘建設魚道,保障河里魚兒回家的路;為越南建設的第一個現代化垃圾焚燒電廠在短短5個月里處理生活垃圾7萬余噸,產生的綠色電力可供2300余戶家庭使用一年;卡拉奇-拉合爾公路項目在沿線植樹近30萬棵,植草500多萬平方米……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一帶一路”建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建設一條開放發展之路,同時也必須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幾年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理念措施不斷完善。2017-年,環保部聯合外交部、發改委和商務部共同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以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原則,提升“五通”的綠色化水平,將生態環保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規劃用3年5年時間,建成務實-高效的生態環保合作交流體系、支撐與服務平臺和產業技術合作基地,制定落實一系列生態環境風險防范政策和措施;用5年10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生態環保服務、支撐、保障體系,實施一批重要生態環保項目,并取得良好效果。
同年,環保部發布的《“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制定了生態環保目標,到2025年,推進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夯實生態環保合作基礎,形成生態環保合作良好格局。到2030年,推動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全面提升生態環保合作水平。
對世界來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同各國進一步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努力將共識轉化為行動。在防沙治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積極和國際社會開展交流合作;和東盟國家共同制定《中國一東盟環境保護合作戰略(2016-2020)》,并且為實施該戰略專門制定了《中國一東盟環境合作行動計劃(2016-2020)》,在湄公河流域還制定了“綠色瀾湄計劃”;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合作伙伴包括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主管部門、8個政府間組織、68個非政府組織和智庫及30個企業。
千年絲路,駝鈴悠揚,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始終需要面對的。綠色之路是“一帶一路”倡議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這不但是發展之需,也是各國合作之需,更是中國自身發展理念成功實踐奉獻給世界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