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發展,志愿者已經成為文化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本文從不通角度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志愿者存在的重要意義,并以天水市麥積區圖書館為例,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志愿者服務進行了探討,提出志愿者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公共圖書館能夠充分利用志愿者資源,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確保公共圖書館志愿者事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圖書館 志愿者 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02
志愿者,又稱“義工”,是指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基于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而自愿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或群體。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志愿者也成為公共圖書館的特色服務。志愿服務即個人或團體通過參加社會活動以促進社會和公共福利。
志愿者最早開始于19世紀的西方國家,我國的志愿者服務起步就比較晚了,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志愿活動和志愿者。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支志愿者隊伍在共青團系統中形成,并產生了全國性志愿者組織。1998年底,經中央編委同意,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正式成立,負責全國青年志愿活動的策劃、協調和指導,我國的志愿服務正式開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志愿者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志愿者服務進入公共圖書館領域,由1996年在福建省圖書館開始,隨后在我國各大中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中發展開來。有人曾說,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要看有多少志愿者。志愿服務是一項全球性的、高尚的社會公益事業,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
一、公共圖書館志愿者存在的重要意義
1.緩解人力資源不足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不斷發展,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也相應增多,業務逐漸多元化,公共圖書館需要延長開放時間、增加服務項目,節假日也會迎來借閱高峰期,那么就會面臨工作量不斷增加而人員卻不足的問題。但是由于人員編制、財政經費等多方面的問題,工作人員并沒有得到相應地增加,引入志愿者參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很好的緩解圖書館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使館員從繁忙瑣碎的日常性工作中抽出身來,從事更加專業、個性化的服務工作。有了志愿者的加入,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圖書館,并關注、熱愛圖書館。
2.為志愿者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
志愿者中有尋求社會實踐的學生,他們希望通過志愿服務來實現我自價值,圖書館就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在圖書館參加志愿服務,志愿者可以提升自身的領導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拓寬知識面,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3.加深讀者和館員間的了解
志愿者擁有工作人員和讀者雙重身份。作為工作人員,更加了解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作為讀者,因為深入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中,能深入了解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難處。因此,志愿者成為了廣大讀者和館員的溝通橋梁,能進一步了解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訴求,從而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讀者滿意度。
二、麥積區圖書館志愿者服務
筆者所在的天水市麥積區圖書館,隨著內容豐富的新書入藏持續增加和免費開放工作的不斷深入化推進,吸引了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但這也讓數量有限的工作人員有點應接不暇,主要體現在周末借閱人數急增的情況下,館內的主動服務(如新讀者導引服務等)無法順利進行,于是通過招募志愿者來改善。這不僅解決了人力資源不足的現狀,也給熱心于公益事業的人提供了一個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獲得鍛煉的機會。
1.志愿者招募
麥積區圖書館于2013年起啟動志愿者招募機制,通過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及廣告等多種形式公開發布招募信息在寒暑假招募志愿者。先后開展了“成長在校園,奉獻于社會”的未成年人志愿者招募及大學生、高三畢業生志愿者招募活動,志愿者經過館內組織的培訓學習,就可以勝任圖書館大多數的日常工作了,比如圖書的借還工作、新讀者辦證、以及協助一些展覽、講座等活動。8年來,經過不懈的的努力,不斷創新志愿者服務機制,麥積區圖書館的志愿者從最初的“沒人來”、“請人來”到后期的“愿意來”、“主動來”,極大地緩解了暑期工作人員緊缺的局面。
2.志愿者培訓
對每位來館服務的志愿者進行免費集中培訓,內容包含志愿者服務的內涵、禮貌用于及人際交往時的社交禮儀、圖書分類、電子資源檢索及利用等。普及圖書館的基本知識,如圖書館的組成結構、員工構成結構以及圖書館的參觀路線,并引導志愿者逐步養成安全意識及緊急問題處理能力和急救能力。在活動實施中,根據不同文化層次的志愿者進行分類,找到可以留住志愿者的吸引點并充分發揮其個人價值。如:高三畢業生志愿者,沒有學業壓力,對工作充滿新奇。因此,先對其進行簡單培訓再結合個人意向安排他們到各個服務窗口;大學生志愿者,有明確的目的性,需要能夠有發揮個人專長的平臺。因此,前期加入了禮儀服務的培訓。志愿者完成培訓學習后,就可以參與圖書館的實際管理工作了。
3.志愿者管理
在招募志愿者時,就已經使用規范化管理流程,對志愿者使用登記管理制度,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進行注冊,并建立了志愿者檔案庫,以便為后續留檔查閱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做保證。為了便于管理,建立了專門的管理組織、制定了規范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志愿者隊伍建設和管理,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水平。
4.志愿者反饋與激勵
志愿者服務即將結束時,組織召開志愿者座談會,通過現場座談和發放調查表等形式征求志愿者對圖書館建設的意見、建議。進幾年,大學生志愿者們在麥積區圖書館服務期間反饋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如飲水問題、暖氣、窗戶維修改造等均被采納,有效地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高了讀者滿意度。志愿者工作結束后,還會為參加志愿者工作的同學們出具社會實踐證明,并對表現突出的“優秀志愿者”給予表彰、頒發證書,以示激勵。
5.開發多層次服務項目
為了拓展圖書館的服務項目,也為了增加志愿者的服務體驗,麥積區圖書館根據志愿者特長,開發服務項目,主要有:講繪本故事、講歷史故事、繪畫課堂、展覽講解、講座等。把志愿者服務從陣地服務延伸到活動推廣活動,讓志愿者也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策劃和實施,不僅充實了圖書館閱讀推廣隊伍的力量,而且吸引了更多志愿者的目光。
為了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關愛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每到“六.一”兒童節和暑假期間,閱讀推廣人就會帶領著志愿者到邊遠山區希望小學、農家書屋,為留守兒童們送去學具、優秀圖書,給他們講故事、一起做游戲,帶去節日的問候。將展覽帶進社區、駐地部隊、學校等,講解名俗文化、絲綢之路上的甘肅等知識,發放《公共圖書館法》,并進行政策宣講和教育普及,為殘疾人家庭贈送圖書。近兩年,麥積區圖書館閱讀推廣人帶領志愿者開展的暑期閱讀推廣進基層活動,因為有了暑期大學生志愿者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使得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深受小朋友和孩子家長的喜愛。多種形式的現場互動,使每一位參與的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
三、存在問題
結合麥積區圖書館近年來志愿者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雖然不斷創新志愿者服務機制,健全招募、培訓、管理和問題反饋等機制,志愿者服務隊伍也越來越壯大,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足。
1.缺少法律保障
截止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領域還未建立起與志愿者相關的法律法規,志愿者管理工作沒有法律依據,為實際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和難度。在從事志愿服務期間,志愿者缺乏相應的保護。為此,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必須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公共圖書館在招募志愿者的過程中,有章可依,同時讓志愿者得到相應的保護和約束。
2.志愿者來源單一
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的招募對象,以在校學生為主,很少能招募到其他志愿者到圖書館服務。而學生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就只能集中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平時很少有志愿者。因此,圖書館在利用志愿者服務時,顯得比較被動。
3.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
沒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就不利于志愿者的科學管理,導致活動方式上沒有足夠的制度空間,阻礙了志愿者活力的發揮。志愿者作為志愿服務真正的參與者,是實際上的行為主題,在為大型活動進行宣傳時圖書館應為志愿者付必要的成本費用。
隨著志愿者服務在各個領域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公共圖書館做為全民學習文化知識和文化休閑的重要場所,應該不斷擴大重要支持和保障,充分發揮志愿者優勢,給志愿者提供展示自我平臺的同時,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從而讓志愿者和公共圖書館實現雙贏。
作者簡介:曹雪梅(1984—),女,漢族,大學本科,學士學位,館員,系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甘肅省圖書館學會會員。發表、撰寫撰寫論文14篇,研究方向: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