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一個詞,那就是體驗。國家事業單位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在服務意識、理念不斷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如何能做好服務工作是一個挑戰。圖書館,作為事業單位中典型的公益類服務主體,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部分。在對外服務中,將人文服務理念加入讀者服務中,在服務中讓讀者感受更多人文關懷,讓圖書館變成有“人文主義”的服務中心,讓更多讀者能夠喜歡上這里,在圖書館能夠找到歸屬感。
關鍵詞:人文理念 圖書館 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02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的技術帶來了全新閱讀方式,人們的閱讀變得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喜歡讀書的人也變的越來越多,而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去盡興的閱讀,一定程度上閱讀成了一種享受,人們通過閱讀緩解生活和工作壓力,利用閱讀充實自己的生活,在閱讀中填補了生活的空缺。也因為閱讀,在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喜歡閱讀的人成了時代閱讀的典范,雖然互聯網的發展使閱讀娛樂化、碎片化,但是依然有人進行著“物超所值”的閱讀,不受紙質閱讀和新媒體閱讀的影響,在喧鬧的世界里一本一本的閱讀著,在閱讀中前行,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遇見更優秀的自己。在越來越注重服務的社會共識下,眾多社會主體能夠脫穎而出,在人民群眾中建立自己的優勢。圖書館讀者服務中融入人文服務理念是必然趨勢。
一、圖書館人文服務理念
人文服務理念,即在原有的服務中加入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人文服務理念旨在營造一個人性化服務空間,讓讀者在圖書館服務中不僅能滿足個人基本需求,還可以感受到真情服務,感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讓讀者有強烈的歸屬感,從而達到以文化人的作用。一座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圖書館,其莊嚴程度不亞于一座歐洲城堡,使你不自覺地對它產生仰慕之情,可能你第一次走進是被它那壯麗的景象所吸引,但是這種感覺不會長久存在,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應該利用好自身的這個優勢。圖書館需要變換服務理念,要把人文服務理念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去,打破以往形成的固有局限,用更積極的姿態歡迎讀者的到來,為讀者營造一個和諧舒適的閱讀氛圍,讓圖書館承載更多人的夢想。
因為有讀者,圖書館才有了存在的意義,圖書館人文服務工作需要以讀者為中心開展,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與圖書館之間的關聯,這樣圖書館人文服務才會有意義。圖書館是一個文化載體,外部環境需要與圖書館內涵相協調,有了便利的條件和成熟的外部環境,人文服務理念的落實便成了順其自然的事情。
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伴相生的,在環境中人才成為了這個關系的主體,有了人才產生了服務環境。圖書館需要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服務工作要緊跟時代潮流,充分認識發展中的變化因素。網絡環境下,人與人面對面的服務機會無疑在減少,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服務需要轉為網絡環境下不受時空和地域限制的服務,這無疑對圖書館管理人員提出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無論形式發生著怎樣的改變,“以人為本”的內核服務精神會一直伴隨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
二、人文服務理念應用于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意義
建立人文服務理念,在讀者服務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形式,這既是圖書館的發展之需,更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圖書館人文服務理念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內涵,把握了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服務內涵。人文服務理念,對圖書館讀者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術、閱讀環境再先進,總有一天會被后來者所超越,唯有服務與內容,才是圖書館應該尊崇的價值所在。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管理對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影響是深遠的,人文服務理念如何在讀者服務中體現大數據管理圖書館管理服務是一個關鍵措施。面對圖書館的發展趨勢,讀者閱讀環境的改變和閱讀方式的變革,如何把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使命和意義也需要在服務中呈現。
人文服務理念對于人文素養的養成起到關鍵作用,人文服務理念對于讀者來說,不僅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教化,相當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質不能僅靠學校教育,環境氛圍的影響也很重要。讀者通過人文服務理念的熏陶及自身的實踐體驗,鍛煉讀者的社會關懷和健康情感,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轉換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讀者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自閱讀中,讀者本身就在獲取知識、汲取智慧,不斷的進行人為素質培養,加之外部環境的影響,使讀者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
三、人文服務理念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體現的措施
1.精準定位,回歸本質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社會的公共服務體系愈加完善,人們在享受公共服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是服務理念的踐行者。圖書館讀者服務中體現人文服務理念,要明確定位圖書館的社會功能,把服務群體納入服務體系建設中,回歸圖書館的公益屬性。對于公益類圖書館的運行,要以明確的考核機制,嚴格要求將圖書館建好、用好,提升服務品質,提高可利用率,增強其魅力
要建好讀者服務中心,就必須做足綜合服務的功夫。要將與讀者服務相關的項目及涉及讀者乃至服務的相關項目綜合考慮,使之形成一個多功能融合的有機體。同時,此有機體應吸引本地讀者參與且符合實際需求。要與周邊地區的實際情況和讀者的文化需求契合。在滿足基本讀者服務的要求下,優化整個圖書館的讀書環境,創造豐富的人文空間,提供綜合性的公共服務,讓讀者在這樣的環境下既能滿足精神世界的需求,還可以享受到帶有人文服務理念的服務。
文化惠民,潤澤民心。在當下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轉變。而這轉變中就包含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對于知識和文化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炎炎夏日或寒風凌厲,都會有更多的人愿意選擇閱讀,愿意在這紛擾的生活中“閑”下來,走進圖書館,捧起心愛的讀物去追尋內心。
2.集思廣益
多向社會其他主體學習,完善圖書館智能化管理。建立圖書館24小時還書箱以及圖書館數字資源無地域限制、無時間約束的開放性服務,多舉措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在圖書館購置新書方面,把選書和購書的權利交給讀者,以讀者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圖書館服務與社區服務相結合”“實體服務與網絡服務相結合”“普遍化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相結合”,以標準化管理服務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