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沖 王海麗



費縣位于山東東南部,屬于典型的農業大縣,核桃種植面積較大,是南部青石山區主要果樹樹種,種植核桃對于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生產現狀
費縣核桃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馬莊、費城、朱田、新莊等鄉鎮(街道)的青石山區。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核桃面積已達到25萬畝,年產值達到2億元,占全縣果園總面積的33%,占臨沂市核桃種植總面積的83%,占全省核桃種植面積的16.6%,占全國核桃種植面積的 0.23%。2004年原芍藥山鄉被中國果菜產業論壇組委會命名為“全國優質核桃生產龍頭鄉鎮”,費縣被授予“全國核桃產業十強縣”稱號。2009年費縣原芍藥山鄉5 000畝核桃獲得了“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圖1)。2013年,費縣又獲得“中國核桃之鄉”榮譽稱號。費縣“芍藥山核桃”榮登2017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品牌價值為2.07億元。2018年4月,“費縣核桃”成功入選了全國經濟林產業區域特色品牌建設試點單位。
2 存在問題
2.1 集約經營程度偏低,規模優勢不明顯
費縣核桃生產點多面廣,由于果農對土地流轉期望值大,土地流轉費用高,面臨流轉困難。種植模式還是以戶為單位零星種植、各自為政、過于分散、難以管理,缺乏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集中經營,難以進行有效的科學管理。生產管理水平普遍較低,標準化、機械化作業水平不高,豐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力度不夠。
2.2 基礎設施不配套,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大多核桃主產區水、電、路、渠基礎設施不配套,土地瘠薄,水資源缺乏,缺水成為影響核桃發展的關鍵因素(圖2),抗拒自然災害能力低,造成發展后勁不足。
2.3 品種結構不盡合理,適地適樹原則貫徹不力
有些鄉鎮盲目引種栽培,品種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栽培品種多以香玲(圖3)、強特勒等早實品種為主,中晚熟核桃品種較少。多數立地條件較差,土地貧瘠且基礎設施不健全,還栽上香玲、豐輝、遼核1號等早實和抗性差的品種,使得樹勢衰退,病蟲害嚴重,產量品質都受到嚴重影響。
2.4 重栽輕管,效益低下
部分鄉鎮在建園時缺乏科學規劃,刻意追求早期豐產,隨意栽植,重栽輕管,隨著樹體的逐年增長,造成密度過大、枝量過密、核桃園郁閉等問題越來越嚴重。核桃早期落葉病、細菌性黑斑病、炭疽病、舉肢蛾、天牛等病蟲害發生嚴重,并且呈擴大蔓延趨勢,造成過早落葉,個別園片爛果率高達80%,嚴重影響了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且任務艱巨。另外,核桃從業人員數量少,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接受職業教育機會較少、接受能力差、科技水平不高,導致勞動生產率較低,影響了核桃產業發展。
2.5 合作組織作用不強,產業體系不健全
社會化科技推廣體系尚不完善,技術力量薄弱, 缺少必備的科技指導手段,無法形成有效的推廣機制;在產銷環節,產品多停留在自產自銷和客戶上門收購形式,不能形成有效的產銷銜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發展相對滯后,社會化專業服務機構不完善;缺少輻射能力強的產地批發市場和營銷網絡,核桃交易市場較少,主要依賴農產品初級市場。
2.6 產品深加工鏈短,產品附加值低
目前費縣核桃收益主要還是銷售干鮮果、核桃仁為主,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加工核桃露、核桃粉、核桃油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商品化處理能力低。很少加工精品核桃油、核桃蛋白粉等高端產品,核桃深加工量僅占總產量20% 。由于倉貯運輸條件限制,核桃自然損耗較大,一些核桃產區存在有面積而產量上不去、有產量而銷量上不去、有銷量而價格上不去的情況。
3 發展建議
3.1 加強組織領導,提高重視程度
組織有代表性的果農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職業農民、村干部到周邊核桃發展先進鄉鎮、縣區參觀學習,解放思想,拓寬視野,增強發展核桃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加大宣傳引導的力度,利用果樹微課堂、報紙、電視等媒體宣傳報導核桃產業的典型,引導廣大果農、村干部走適度規模型、社會服務型、合作經營型的核桃產業發展之路。壓實發展責任,建立健全核桃發展考核機制,真正讓各級干部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認識到核桃產業面臨的嚴峻形勢,把核桃土地流轉、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責任進一步夯實,實現齊抓共管的局面。
3.2 實施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和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生產意識,采取轉包、轉讓、租賃、互換,或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經營、集體轉包經營等形式依法合理流轉土地。推動核桃生產向大戶、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轉移,加快生產種植規?;?、品種區域化、經營產業化進程。
3.3 加大園區基礎設施配套
實施水、電、路、渠設施綜合配套,改善道路交通狀況和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用物資等生產資料能進來、收獲果實能出去。青石山區一般地形起伏較大,大多處于補給區,水位埋藏深,地下水位年變幅較大,所以建議利用雨水集蓄,在地勢低、適宜攔蓄處新建蓄水池及攔水壩等小水源工程,充分利用地表水資源,以便滿足病蟲害防治及旱季灌溉需求,增強核桃發展后勁。
3.4 有序推進更新,提高核桃品質
對連片核桃樹和核桃商品價值低的品種,進行大面積更新,改接換頭商品價值高、易管理的新品種,品種要早中晚結合,改變品種單一的現象(圖4)。增加適宜加工核桃品種的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核桃收益,調動核桃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5 創新現代營銷手段
現代化的核桃生產,必須配套現代化的營銷手段,首先要使產品商品化,實施品牌戰略,規范采收和加工包裝環節,明確責任。積極發展冷鏈運輸、連鎖經營、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盡可能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認知度,使核桃營銷業也隨著核桃產業的發展而更加活躍。
3.6 推進市場建設,暢通產銷渠道
發揮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溝通生產與消費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利用費縣區位優勢、物流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以及政策優勢等條件,加快推進大型核桃批發市場的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核桃經濟結構,實行產供銷和農工商結合,把果農、新型經營主體和批發市場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