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雅安農信提出建設全市集中監控的總體思路,決心以智慧金融科技推動安保轉型,集中全市安防之力,統籌安防建設標準,實現經濟效益及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首先建設“遠程值守模式”,將員工從白天網點上班、夜間金庫值守的傳統守庫模式中解放出來,實現行政上班模式。即建立綜合性的安全管理系統(SMS),在管理上,實行分級管理。遠程值守、授權管理由各聯社(支行)具體負責;總行負責本部,并向下監管各聯社、網點。提出了具體實施的施工要求和技防安裝施工規范,出臺了一系列實施流程。完善了遠程值守各網點相關治安聯防協議、各類應急預案、遠程監控異地守庫實施細則、監控中心管理實施細則、自助設備管理實施辦法、業務庫管理辦法、監控分控設備管理規定等相關制度辦法。
2015年上半年,隨著“遠程值守模式”建設的完成以及系統建設的深入,雅安農信進一步改變單一的“遠程值守模式”安防理念,提出實現“大安保”的目標和建設全市統籌集中監控中心的思路。
綜合安全管理系統(SMS)建成運行后,雅安農信積極向省聯社匯報協調,采取融合的辦法將安全管理系統與生產系統、稽核系統、敏感交易等系統進行有機融合,為各系統服務,將各項管理進入可視和安全管理之中,以提高管理效能,實現非現場管理的科學化和“大安保”功能。
在省聯社保衛部的大力支持下,雅安農信按照省聯社安排部署,賡即進行“大安保”試點,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在2017年12月下旬,實現了綜合安全管理系統(SMS)與省聯社敏感交易系統的有機對接,邁出了“大安保”實質性的一大步。
雅安絕大多數農村信用社地處偏遠山區,很多網點離縣城或城鎮中心較遠,守押任務繁重,信用社根本無力承擔;而信用社自己守庫,網點人員本身就少,有的員工一個月就要值守達15天以上,還有網點員工守庫時間長達22天,根本無休息時間和節假日。造成員工身心疲憊,無法拴心留人,且不人性化。

統籌集中監控中心
雅安農信實行遠程值守后,不僅解放了員工白天網點上班、夜間金庫值守的傳統守庫模式,而且工作效能大幅度提升。
一是徹底解決了員工雙人值守,安全隱患大的問題。夜間值守,人身安全才是最大安防風險。實現異地遠程值守的網點,留社住宿人員在發現警訊的時候不再去單獨面對歹徒,而由遠程監控中心按流程予以處置,可有效降低雙人值守或一人守社帶來的人身安全風險。
二是徹底解決了人性化管理缺失的問題。對先進技術運用、人力資源節約、勞動強度降低、員工下班多陪家人或走親訪友或社會交往等等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等因素的綜合考慮,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實質上得以落實。
三是徹底解決了安防外包弊大于利的問題。當前部分網點尾箱、現金調運、夜間值守等安防工作采取外包形式解決,除其巨額外包費用給經營造成財務壓力外,早晚押運路途影響因素增加造成網點營業時間得不到保障,客戶長時間等待,使網點優質服務無從談起、客戶糾紛時有發生;安防外包增加了內外人員、早晚交接、途中安全、操作驗證等諸多環節,安全風險顯著增大。
四是徹底解決了網點對外服務時間得不到保障的問題。運用異地值守系統減少了每天早晚押運造成的營業時間縮短或變動,也解決押運過程中因交通險阻、意外情況等各類因素造成的不及時到款或提前收款,而造成的提早關門從而影響正常營業,保障營業服務時間,有效提高信用社服務信譽。
五是徹底解決了員工工作壓力難以釋放的問題。實現異地遠程值守后,基層員工不再因值守金庫而加班加點,讓其有更多學習、生活或拓展業務的自由時間,讓員工更加感受到企業的人文關懷以及增加職業成長的環境和條件。
六是徹底解決了防范內外勾結作案的可能性。異地遠程值守采取上下聯動方式履職,采用前端出入認證等多種組合方式驗證人員身份,通過遠程授權中心驗證確認開門方式,金庫門實行遠程授權開啟,且充分運用技術手段提升預警能力,變被動防范為主動預防,從而能有效防止內盜和外盜的發生。
七是徹底解決了自助設備布設的問題。網絡科技的廣泛運用使農村信用社自助設備網點的全面建設和離行布設成為必然,自助設備的安全管理予以解決,為離行式自助設備布設奠定了基礎。
實行遠程值守模式后,全市農信全年節約外包社會化守押守庫費等費用就達3000余萬元。
“大安保”建設旨在建立綜合性的安全管理系統,與生產各系統實現有機聯動,對各崗位、各系統的風險預警產生最大效能,實現及時防范,從事后的發現和查證轉變為事中預警和阻止。
2016年,在省聯社的安排部署下,雅安農信進行“大安保”試點。
2018年8月,按照銀保監會、省政府的要求,切實貫徹省聯社小銀行+大平臺的積極舉措,全市農信系統實行統籌集中監控管理,成立“統籌集中監控中心”,做到“三個統一”:辦理業務標準統一、安全操作標準統一、形象標準統一。有效杜絕了縣級監控中心檢查的人情關、怕得罪人、檢查業務技能水平差、各單位要求不盡相同、標準不統一的情況。統籌集中監控中心每天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要時段等不間斷地進行非現場安全檢查。時間不間斷,內容全覆蓋。
統籌集中監控的實施,非現場檢查以其直觀、準確、及時的特性,在安全防范、操作風險防控、合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為全市農信系統日常運營過程中對防范違規操作最有力的手段。監控中心先后發現一系列操作風險隱患,并進行大數據分析,為各級管理層級提供了直觀詳實的參考依據。并通過各級管理層級的治理及對違規員工的震懾,快速達到治理目的。
如實施第一個月,全市農信系統通報了4027起包括安全操作、監控維護、網點轉型等問題類型的分析報告和每一個涉及具體員工的具體問題,對單位和員工均產生了巨震,第二個月監控中心發現的問題就減半了,逐步達到了每月遞減的效果。
又如在遠程值守運行期間,監控中心非現場檢查人員發現X網點雙人的金庫管理員在開啟金庫門時,雖然雙人在場,但本應雙人分別管理的密碼,卻是一個人就操作完成了,而雙人錄入的指紋卻欺騙了遠程授權管理人員。檢查人員賡即報告保衛部,保衛部立即進行核查后,除對相關違規人員進行處理外,馬上進行了查漏補缺,規范了鑰匙、密碼管理制度,收繳了應急鑰匙密碼,進一步完善安防操作流程;并在省聯社領導的指導下,引進了更加先進的動態密碼管理系統。杜絕了這一在安防操作上出現的違規情況。
雅安農信依托統籌集中監控中心大平臺,將數據集中管理,充分發掘數據的潛在信息,通過和各個業務系統融合,盡可能早發現問題,針對安全隱患提前預警。將業務風險模型、應急預案和銀行日常安保工作信息互通,發揮集中運營的優勢,實現預警管理、處置指揮、事件善后總結和事后評估等,筑起了農信風控新屏障。
(雅安農商銀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