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04名干部,439289次調研,53371場政策宣講,這是一串沉甸甸的數字。
為及時、有效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持續優服務、穩增長、促轉型,著力營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2017年8月,安徽面向全省企業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送理念、送政策、送項目、送要素、服務實體經濟)。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抽調50504名干部深入各市企業展開調研439289次,開展政策宣講53371場,收辦企業反映各類問題6.2萬多個,真正實現了“干部走下去、問題收上來,措施落下去、服務跟上來”。
雙千工程在送政策、送要素、送項目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對安徽省經濟增長有哪些貢獻?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會同安徽人和市場研究咨詢有限公司,對2017年以來“四送一服”實施成效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分析。評估組對2019年12月31日前共68830條企業反映問題及要素對接歷史數據進行了清洗、梳理,得出63698條有效數據。
“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實施以來,安徽各地各部門主動作為,勇于創新,扎實有序開展各項活動。
強有力的統籌推進機制,是“四送一服”重要的制度保障。這方面,首先是組織領導。活動開展初期,各地均成立了領導小組,并于2018年起均統一設在政府辦公室,機構改革后由各市新成立的改革和營商環境監督科具體承擔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同時,建立健全常態化推進機制。安徽省“四送一服”辦精心謀劃常態化推進工作方案,不斷健全協調調度、聯動推進、聯系包保、工作反饋等機制,進一步提升常態化工作質效。再有是強化督查考核和跟蹤問效。安徽省“四送一服”辦先后組織開展了4次第三方評估,量化評估結果納入安徽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并以“四不兩直”方式不定期深入實地對企業反映問題辦理情況進行督察,有效傳導了壓力,各市工作力度明顯提升。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收集和解決各類問題與訴求,是“四送一服”的重中之重。為實現全天候、多渠道收集企業問題,2018年,創新打造了安徽省“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綜合服務平臺,包括電腦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3個子平臺,企業可通過平臺實時查詢各類優惠政策,在線反映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和訴求。2019年,綜合服務平臺不斷上線新的功能,并開通微信小程序。

目前,企業不僅可以在平臺上直接反映問題、查看問題辦理進展,還可以實時對接100余個銀行金融產品、41個省級基金產品等資金要素,及時了解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2月底,雙千工程微信公眾號累計關注用戶數12萬個,手機客戶端下載量3.5萬次,綜合服務平臺共收集辦理企業反映問題6.4萬個。
服務實體,貴在精準,這是“四送一服”深入開展的關鍵所在。從2018年10月開始,安徽省相繼開展了促進“六穩”政策措施落實、“四送一服”進民企、送基金進市縣、助推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完成等主題活動,拓展“四送一服”服務深度和領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這些主題活動凸顯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做到有的放矢,特別是在幫助退規企業返規、停產企業復產、困難企業紓困、“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重大項目加速落地、減稅降費政策落細落實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9月、11月及12月,集中主題活動共幫助依法返規企業94家、依規恢復產值上報企業131家、推動20個重大項目開工。
各地各部門還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在組織形式、活動方式、活動載體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豐富了活動內容,提升了服務水平。安徽省科技廳發揮跨部門優勢,組織中科院合肥物質院、中科院合肥創新院、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安農大等10余家高校院所及1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參加六安市產學研用對接會,精準解決企業尋找高校院所合作指向性不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持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是提升“四送一服”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各地堅持政策集中宣貫與入企入園宣講相結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融合,深入開展宣講調研,持續宣傳造勢,“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安徽省政府服務的一大“金字招牌”,2019年11月,作為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發現的32項典型經驗之一,受到國辦的通報表揚。截至2019年底,省內外各類媒體累計刊發(播報)“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新聞報道近70萬篇。高強度高密度的宣貫和推介,營造了“四送一服”的濃厚社會氛圍。據對全省約500萬戶注冊工商業企業抽樣調查,“四送一服”的知曉率達27.8%,其中86.9%的受訪企業認為“四送一服”幫扶效果好。
連續3年開展的“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受到了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有力助推了安徽省實體經濟尤其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是政策落地力度明顯加強。安徽省“四送一服”辦已累計已發布5版《安徽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清單》,便于企業快速理解掌握。各地各部門通過各種形式高頻率大范圍開展政策宣傳,推動廣大企業主動了解政策、學習政策。截至2019年底,參與各類政策宣講的企業達1274086人次。高密度的政策宣講有力地擴大了知曉面,推動了政策落地。在收集的各類企業反映問題中,政策獎補問題11141個,解決率達94%。安徽省首臺套保險補償項目申報數從2017的28個增加到2019年的99個,共補貼保費7296萬元。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超800億元,其中減稅超640億元,民營經濟減稅約占2/3。
同時,要素瓶頸制約得到緩解。各地各部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面對面、類對類、一對一、點對點精準對接,有效破解了一批要素制約。截至2019年底,成功對接落地企業資金、人才、科技、土地等生產要素6167個,其中資金要素對接3293個,解決融資需求219.98億元;土地要素成功對接1379個,解決用地超過14000畝;人才要素成功對接1334個, 43364人與企業達成用工協議。
第三是項目對接轉化成果豐碩。安徽省“四送一服”辦選派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參加工作組,開展產學研用專項對接活動,幫助企業引進創新型項目、建立戰略合作聯盟,促進成果轉移轉化。同時,先后面向省內外高校院所征集梳理5批789個科技水平領先、成熟度高、產業前景較好的應用型科技成果,多渠道向企業發布,組織專項對接。截至2019年底,共計促成191項科研項目落地,涉及合作機構200余家。

企業滿意度不斷提高是第四個方面的成效。通過“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機關干部與企業家零距離接觸,加深了對企業的了解,增進了與企業家的感情。政府部門和機關干部面對面、實打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和瓶頸約束,有效提振了企業家信心。據電話調查,企業對“四送一服”的滿意度從2017年的88.5%提升至2019年的90.7%。
最后是對經濟增長貢獻較為明顯。“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是提振企業信心、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之舉,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過程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通過計量模型測算,“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在近兩年安徽經濟增長中直接貢獻率達到了1.5%。
“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調研發現,隨著“四送一服”深入開展,安徽省及各市“四送一服”辦工作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活動成效。從企業反映問題類型來看,融資、用工和人才問題仍是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堵點難點,約占所有問題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較為突出,反映的融資問題數量是大中型企業的2倍。
針對評估發現的情況和問題,可在創新活動方式、完善綜合服務平臺功能、解決企業訴求、優化常態推進機制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升“四送一服”精準度和幫扶成效,讓企業感受到更多政府服務溫度。
首先 ,進一步優化活動方式。針對集中活動月企業參與度有所降低現象,可以適當聚焦活動主題,圍繞企業反映強烈、較為集中的突出問題,每月或每兩月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周,組織和動員全省上下攻堅克難,務求取得重大突破和顯著成效。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收集和解決各類問題與訴求,是“四送一服”的重中之重。
其次,建設一站式涉企服務平臺。借鑒廣東等地經驗,在現有綜合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將分散的經營許可、清繳稅款、創業補貼、扶持資金申請、項目審批、招投標、融資貸款等涉企服務事項集成到一個平臺上,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進一步優化平臺設計,提升用戶體驗,開展系列推廣活動,引導更多企業利用綜合服務平臺。
第三,推動建立企業反映問題制度化解決機制。聚焦提升企業反映問題解決效率,針對不動產登記等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形成長效機制,變“單個整改”為“連片整治”、變“逐個推動”為“整體推動”,做到解決一個問題、堵塞一批漏洞、完善一套制度。長效化解決機制要強化督辦力度,推動部門聯動,善于利用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施策。要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融資、用能、用工、用地、物流等共性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形成一批能夠切實解決問題的制度性成果。
第四,進一步完善常態推進機制。要強化與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工作聯動,堅持把打造“四最”環境作為“四送一服”的主題,在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報建、納稅服務、跨境貿易等營商環境重點領域,開展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深度。借鑒浙江向企業派駐“政府事務代表”的做法,逐步建立“一對一”聯系和幫辦制度,實現1戶企業有1名領導聯系,每個事項由1名政府工作人員幫辦。加強經費和人員保障,采取增加編制、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等方式,進一步充實工作力量,更好開展各項工作。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實施精細化、階段化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評估,定期舉辦全省經驗交流會,激勵和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卓有成效地開展“四送一服”。
“四送一服”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安徽將再接再厲,總結深化“四送一服”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脫貧攻堅中的創新做法,把這一工程的功能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執筆人劉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