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加林 魏靜 陳靜 徐坤 咸陽 李一鳴 袁睿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降鈣素原在頭孢噻肟鈉治療過程中作用機制。方法:選取腸炎患者150例,采取頭孢噻肟鈉治療,利用Northern方法檢測在給予頭孢噻肟鈉治療前后降鈣素原的mRNA表達變化情況,并應用雙能X-線吸收法,測量骨干區骨礦物質密度BMD值,分析頭孢噻肟鈉治療對骨密度的影響,并利用酶聯吸附法檢測治療前后血清中降鈣素原(PCT)、堿性磷酸酶(ALP)、白細胞介素-6(IL-6)的含量變化。結果:在給予頭孢噻肟鈉3d后,其BMD的水平顯著高于給予頭孢噻肟鈉1d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5d、7d后BMD的水平逐漸升高;在給予頭孢噻肟鈉3d后,其PCT mRNA的水平顯著低于給藥前水平。治療后,患者IL-6水平顯著升高(P<0.05);血清PCT、ALP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孢噻肟鈉可以通過改變降鈣素原的表達,從而改變小兒腸炎患者的骨密度以及血清相關炎癥因子的含量。
【關鍵詞】 頭孢噻肟鈉;小兒腸炎;降鈣素原;骨密度;堿性磷酸酶;白細胞介素-6
頭孢類抗生素是目前發展迅速和應用廣泛的抗菌藥物之一,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和不良反應少等優點[1-2]。頭孢類抗生素藥物由于具有自身與普通的抗菌藥物的獨特特性,兒科應用非常廣泛,頭孢類抗生素會破壞健康腸道微生物組,會誘導促炎反應,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加[3]。降鈣素(Calcitonin,Ct)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破骨吸收功能,并可以明顯減少骨中的鈣遷移到血液中的含量,維護骨骼健康。降鈣素在兒童生長期等體內急缺鈣的時期,表達顯著升高,能夠發揮促進骨骼發育和保護骨骼的作用,是骨質發育過程的關鍵因子之一[4]。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等全身性骨骼疾病[5]。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約有2億多骨質疏松癥患者,且發病率高,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的第7位。目前應用雌激素類藥物、維生素D、二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研究較多,但治療方式皆不夠理想。近年來研究發現血清降鈣素原可以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為進一步尋找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指明新方向[6-7]。本研究觀察血清降鈣素原對小兒腸炎患者骨密度和血清中堿性磷酸酶的
影響,探討頭孢噻肟鈉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機理,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在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行治療的150例急性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0例,女80例;平均年齡(6.25±1.43)歲。排除標準:1)對研究藥物過敏者;2)血液系統疾病;3)惡性腫瘤患者;4)感染性休克者;所有進行研究的人群均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注射用頭孢噻肟鈉由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基金課題:齊齊哈爾市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編號:SFZD-2019161
規格2.0g/支,產品批號:170408。按照體質量20~80mg/日,靜脈點滴,每日1次。
1.3 檢測指標
血清學指標:降鈣素原、堿性磷酸酶(ALP)、白細胞介素-6(IL-6)的表達,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具體操作步驟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應用雙能X-線吸收法,測量BMD值。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為SPSS 19.0,計量資料以(±s)表示,選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骨干區骨礦物質密度(BMD)變化比較
在給予頭孢噻肟鈉3d后,其BMD的水平顯著高于給予頭孢噻肟鈉1d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后,5d、7d BMD的水平逐漸升高,見圖1。
2.2 治療前后血液中降鈣素原RNA變化情況
Northern實驗結果顯示,在給予頭孢噻肟鈉3d后,其PCTmRNA的水平顯著低于給藥前水平,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2。
2.3 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患者IL-6水平顯著升高(P<0.05);血清PCT、ALP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頭孢噻肟鈉是一種抗生素類的藥物,屬于人工半合成的抗生素,作用是殺死敏感的細菌,屬于一種殺菌劑,用來治療敏感細菌導致的感染性疾病。頭孢噻肟鈉屬于第三代的頭孢類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失去細胞壁這個屏障,導致細菌崩解、自溶而發揮殺菌作用[7]。頭孢噻肟鈉殺菌范圍廣、殺菌作用強。因為人體的細胞沒有細胞壁,所以,頭孢噻肟鈉對人體的毒性比較小,對腎臟基本沒有毒性,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敏感的細菌導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腹腔、膽道等消化道感染;骨和關節的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腦膜炎等,還可以治療敗血癥等全身感染,并且可以作為小孩子腸炎的選用藥物[8]。
降鈣素是甲狀腺C細胞分泌的一種肽類鈣調節激素,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吸收。本研究結果亦表明小兒腸炎患者PCT水平在給予頭孢噻肟鈉治療后顯著降低,且BMD與血清CT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此可推測小兒腸炎患者的骨密度下降,與血清PCT降低有關,這可能是導致小兒腸炎患者骨質疏松癥的另一重要致病原因[6,9]。堿性磷酸酶是由多種同功酶組成,其中骨型ALP占血清中總ALP活性的大部分,骨型ALP存在于骨細胞,當骨代謝活躍時,骨型ALP水平相應升高,是多年來常規應用反映骨形成的指標。有關資料證實,骨質疏松癥的骨形成是增加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小兒腸炎患者ALP水平在給予頭孢噻肟鈉治療后顯著降低[10-11]。
本文提示:及時普查和監測小兒腸炎的骨密度、血清降鈣素及血清骨型堿性磷酸酶水平,針對病因采用雌激素和降鈣素進行治療,以補其內源性不足,對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防止骨量減少、以及改善小兒腸炎骨質疏松癥的病情和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曉華.頭孢噻肟鈉、頭孢曲松鈉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藥物經濟學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15):35-36.
[2] 胡珍珠.頭孢噻肟鈉、頭孢曲松鈉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藥物經濟學比較[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1):40-41.
[3] 寧亞靈,張玉柱,陳光營.腸炎寧顆粒聯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9,34(07):2073-2076.
[4] 豆書梅,劉美霞,謝飛飛,等.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21(08):797-800.
[5] 李明珍,龐智,鄭家駒,等.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與血清降鈣素及血清骨型堿性磷酸酶的關系[J].青海醫藥雜志,2000,30(12):1-2.
[6] 林慕蕓,謝少君,謝明珠.超敏C反應蛋白和心肌酶CK-MB單項和聯合檢測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診斷價值差異[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14):1744-1745.
[7] 謝鋒.頭孢噻肟鈉與頭孢呋辛鈉對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預防切口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抗感染藥學,2019,16(06):975-978.
[8] 鐘明艷.頭孢噻肟鈉與阿奇霉素及鹽酸氨溴索聯用對兒童患者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抗感染藥學,2019,16(06):1076-1078.
[9] 劉文平.聯合檢測C反應蛋白與血清降鈣素原對小兒腸炎的鑒別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5):2154-2157.
[10]劉亮,張燕茹,張海,等.冠心病病人PCI術后血清YKL-40和堿性磷酸酶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12):1852-1854.
[11]張國民,韓智煒,牛興杰,等.PCT、IL-6、CD14、CD64及TNF-α表達對肝衰竭合并醫院感染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6):2450-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