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翔


【摘 要】 目的:探討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擇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左氧氟沙星進行靜脈滴注,觀察組給予莫西沙星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2%,對照組為83.3%,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對照組為22.2%,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左氧氟沙星對比,莫西沙星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安全性;藥物半衰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痰量增多、氣短等,患者會出現呼吸道氣流受限不可逆,肺功能進行性發展,發病原因多與肺組織對細菌感染、煙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1],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研究一直是醫療界的熱點問題,短期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現咳嗽加重、咳痰增加、膿性痰、呼吸困難,則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對患者的病情會產生不利影響,疾病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其死亡,是全球第四位導致死亡的因素[2],因此需要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有效治療。本文選擇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關于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3],排除治療前1個月應用激素者,嚴重呼吸衰竭者、哮喘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史者、癲癇者、有激素禁忌證者。72例患者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為45~78歲,平均年齡為(60.1±4.3)歲,病程為2~21年,平均病程為(12.5±2.1)年,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1.9±2.1)kg/m2。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6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為46~78歲,平均年齡為(60.0±4.1)歲,病程為3~21年,平均病程為(12.3±2.0)年,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1.7±2.0)kg/m2;對照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為45~77歲,平均年齡為(60.3±4.4)歲,病程為2~20年,平均病程為(12.7±2.3)年,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2.1±2.3)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左氧氟沙星進行靜脈滴注,每12h靜脈滴注1次;觀察組給予莫西沙星進行治療,將20mL:0.4g莫西沙星溶入至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后患者經X線片檢查發現病灶基本消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消失為控制;治療后患者肺部濕啰音減少,咳嗽、咳痰等癥狀明顯改善,痰量明顯降低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肺部濕啰音降低,咳嗽、咳痰等癥狀好轉,痰液稀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2)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失眠、惡心、皮膚瘙癢等。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2%,對照組為83.3%,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對照組為22.2%,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表現為氣促、咳嗽、咳痰、外周肌肉萎縮、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癥狀,患者每年會出現多次急性加重,導致其治療難度較大,不能根治,目前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劇,環境污染情況越來越嚴峻,抗菌藥物在臨床上也有濫用現象,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發病次數也逐漸增加。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多是因細菌侵襲引起的,急性加重期是因流感嗜血菌、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引起的,以往多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而不同抗菌藥物療效不一[4],因此本文分析了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提供依據。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莫西沙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較左氧氟沙星好,主要是由于左氧氟沙星是一種喹諾酮類藥物,抗菌作用較強,但是臨床抗生素濫用導致其療效不佳,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諾酮類藥物,其半衰期長,靶器官吸收較好,生物利用度高,其中的拓撲異構酶、DNA旋轉酶可對靶酶進行抑制,從而不會造成靶酶產生耐藥性,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對照組為22.2%,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其可降低拓撲異構酶活性,提高對耐藥革蘭氏陽性菌的清除效果,且因為藥物半衰期較長,使得藥物劑量較小,從而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
綜上所述,與左氧氟沙星對比,莫西沙星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病例資料較少,且未對復發率進行分析,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行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 龔志華.左氧氟沙星與阿奇霉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比較[J].抗感染藥學,2017,14(08):1548-1550.
[2] 鈄柳芬,朱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莫西沙星治療的臨床效果及藥物安全性研究[J].海峽藥學,2018,31(05):163-164.
[3] 王迪,齊慧生.莫西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5):17-19.
[4] 蘇偉.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9,31(11):73-74.
[5] 章超,楊文華,沈冬梅,等.美羅培南聯合莫西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感染性肺炎對患者肺功能及炎性應激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8,20(19):2659-2660.